齊宣王:齊國國君。愛江山更愛美人的貪酒好色之徒。 鐘無艷:東宮娘娘,皇後,壹國之母。文武雙全,心懷社稷。常為齊國國事征戰沙場,不負聖名。卻因長相太過醜陋始終得不到齊宣王的寵愛,為國之福。 夏迎春:西宮娘娘,妃子。集齊宣忘萬千寵愛於壹身,貌美嬌嗔。極其易討歡心,但引誘齊宣王不理國事,為國之害。?
國家壹旦受到威脅或者有征戰事宜之時,齊宣王便日日與鐘無艷商議國事,家書壹封封不斷。而當戰事告捷,家書便慢慢減少。而夏迎春的罪責又被忘記,繼而再得寵。該典故名言由此而來。
鐘離春雖然長了壹副讓人吃驚的模樣,但她誌向遠大。當時執政的齊宣王,政治腐敗,國事昏暗,而且性情暴躁,喜歡吹捧,鐘離春為拯救國民,冒死自請見齊宣王,陳述齊國危難四條,並指出如再不懸崖勒馬,將會城破國亡。齊宣王大為感動,把鐘離春看成是自己的壹面寶鏡。 其諫議為宣王所采納,立為王後,從此國大治。而中國也留下兩句成語“醜勝無鹽”和“自薦枕席”。關於鐘離春的成功進諫對比孟子在齊宣王那裏碰了壹鼻子灰,這就很有必要研究其個中原因了。?
至於夏迎春應為後世戲劇中添加。意說齊宣王在立鐘離春為後之後,同時也寵美貌的夏迎春。 齊宣王在國家有難之時,寵幸貌醜之後鐘無鹽;平安時則寵幸貌美之妃夏迎春,於是便有了民間戲語“有事鐘無艷,無事夏迎春”之說。(“艷”應為“鹽”音誤所致) 關於歷史上的齊宣王究竟是壹位怎樣的君王,也是有待考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