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可以在《三國誌·曹爽傳》及其引自幹寶《晉書》中找到。時間在曹魏初十年(公元249年),主角分別是司馬懿、姜姬、曹爽。原文如下:
《三國誌·曹爽傳》說:“宣王之功,太酷了,但是不行,知道怎麽辦,很尷尬。當桓範這位資深大臣聽說兵士,不該被太後叫去。他下令開平長門,拔出戟,稍待城門,往南奔去。”
甘保《晉書》雲:“桓範出得好,王玄說,姜姬說,‘智囊沒了’。”紀曰:‘範有智,徐愛疊豆,不可用之。"
綜合這兩段話,這個故事的大意是:曹爽收到司馬懿寫給皇帝曹芳的信後,並沒有交給曹芳,心裏很慌,不知道該怎麽辦。高級興農桓範,聞知司馬懿政變消息,不聽太後傳喚,偽造太後旨意,打開平昌城門,奪了戟,斬了城門,策馬南出城,向曹爽報告情況。司馬懿得知桓範出城後說:“曹爽的智囊終於回到曹爽手裏了。”蔣濟說:“桓範雖然足智多謀,但俗話說,劣馬貪廄豆,曹爽肯定不會采納桓範的計劃。”
本文要介紹的三國成語是蔣濟口中的“馬旭愛棧中豆”,指的是劣馬貪廄中豆,比喻目光短淺,貪圖地位、家世等眼前利益的平庸之輩。
這個成語故事是曹魏中期《高平陵之變》中的壹個插曲。當時,曹爽將軍帶著皇帝曹芳離開了都城洛陽,去祭奠魏明帝曹睿。司馬懿趁機發動政變,控制了首都洛陽。曹爽的心腹、資深司農桓範得知消息後,不顧個人安危,逃離洛陽給曹爽出謀劃策。司馬懿非常熟悉桓範的能力。他稱桓範為“智囊”,可見他對這個人的忌憚。但姜姬認為曹爽像匹劣馬,目光短淺,肯定不會采納桓範的建議。
最終的結果正如蔣奇所料。桓範建議曹爽利用皇帝在手的有利形勢,以皇帝的名義召集全國各地的將領前來投奔他。而曹爽卻猶豫不決,無法決斷,最終做出了放棄抵抗,投降司馬懿的決定。本來壹場不可預知的權力鬥爭,讓司馬懿輕松獲勝。難怪桓範事後大怒,罵曹爽是蠢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