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旗息鼓成語故事_成語“偃旗息鼓”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
成語偃旗息鼓
註解:偃,仰外,引申為倒下;息,停止。
釋義:原指放例軍旗,停擂戰妓,隱蔽自己,不露目標。後用來比喻休戰或停止行動。
這壹場戰役的主角是趙雲和黃忠。三國時魏、蜀兩國爭奪漢中,劉備和諸葛亮率兵攻打曹操。定軍山壹仗讓曹操失敗慘重,他率四十萬大軍到了漢水,決意與蜀軍決壹死戰。曹操決定屯集足夠的糧草,命令將米倉山的糧草運往漢水北山。在張部到來前,按兵
不動。
諸葛亮分析形勢:“曹操糧草未齊,不敢輕舉妄動。若能乘機派壹支兵馬深人曹營,燒掉他們現有的糧草,就可以挫傷他們的銳氣。”劉備派老將黃忠和大將趙雲壹同領兵前往。黃忠打頭陣,趙雲在後面接應。二人約定:第二天中午,黃忠得勝歸來,趙雲按兵不動;否則,趙雲立即領兵援助。
次日淩晨,黃忠領兵偷渡漢水,到北山腳下。正要放火燒糧草,魏將張郃趕到,兩軍展開惡戰。在約定好的時間黃忠沒出現,趙雲連忙率領幾十名輕騎兵前往。不料半道遇上曹操率大軍出擊,雙方交手,趙雲寡不敵眾,突圍返回。
偃旗息鼓的故事_趙雲偃旗息鼓的故事 成語故事
回到營地,部將張翼主張關營死守,趙雲卻命令大開營門。他沈穩地說:“當年大戰長阪坡,我單槍匹馬可以對曹操百萬大軍。現在有兵將輔佐,有何畏懼!”然後下令偃旗息鼓,獨自騎馬提槍,挺立營門。
曹操趕到時。天色將黑,夜色中趙雲的剪影剛毅沈靜。仿佛壹座高大的青銅像。曹操心驚,調頭就走。趙雲揮槍,伏兵躍出,乘虛而人。壹時戰鼓齊鳴,呼聲震天,箭如雨點。趙雲緊追不舍。黑暗中曹軍不知對方底細,驚恐萬狀,死傷不計其數。隨後黃忠趕到,合兵殺敵,曹操丟下北山的糧草,倉皇南去。
出處:《三國誌·蜀誌·趙雲傳》:“以雲為用軍將軍。”南朝宋裝松之註引《趙雲別傳》:“雲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挺有伏兵。引去。”
拼音 yǎnqíxīgǔ
解釋偃:仰臥,引伸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軍時隱蔽行蹤,不讓敵人覺察。現比喻事情終止或聲勢減弱。
成語故事
《三國誌·蜀誌·趙雲傳》中記載:在壹次戰鬥中,蜀將黃忠殺死了曹將夏侯淵,並奪取了戰略要地。曹操非常惱火,把米倉移到漢水旁的北山腳下,親率20萬大軍向陽平關大舉進攻。黃忠、張著商議趁夜燒劫魏軍糧草。臨行前趙雲和他們約定了返回時間,過期不歸就帶兵出寨接應,正與曹操親自統率的部隊相遇。趙雲同曹軍廝殺起來,把曹軍打得丟盔棄甲,救回了黃忠和張著。
曹操沒有善罷甘休,指揮大隊人馬追殺趙雲,直撲蜀營。趙雲的副將張翼見趙雲已退回本寨,後面追兵來勢兇猛,便要關閉寨門拒守。趙雲下令大開營門,偃旗息鼓,準備放曹軍進來;壹面又命令弓弩手埋伏在寨內外,然後自己單槍匹馬站在門口等候敵人。
生性多疑的曹操追到寨門口,心想,寨門大開,必有伏兵,即匆忙下令撤退。就在曹操調頭後退的時候,蜀軍營裏金鼓齊鳴,殺聲震天,飛箭如雨般向曹軍射擊。曹軍驚慌失措,奪路逃命,自相踐踏。趙雲趁勢奪了曹軍的糧草,殺死了曹軍大批兵馬,得勝回營。
後來,人們常用偃旗息鼓來比喻休戰、無聲無息或停止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