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淺談漢代壁畫的表現手法(以畫像石為例)

淺談漢代壁畫的表現手法(以畫像石為例)

秦漢繪畫

秦漢時期是中國統壹的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和鞏固的時期,也是中國民族藝術風格確立和發展的極其重要的時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壹中國後,政治、文化、經濟等領域的壹系列改革,帶來了社會的巨大變化。開展藝術活動,宣傳成就,展示王權。事實上,它促進了繪畫的發展。西漢統治者也很重視繪畫,認為繪畫可以為他們的政治宣傳和道德說教服務。漢武帝、趙迪、宣帝時期,繪畫成為褒揚功臣的有效方式,宮廷壁畫成就非凡。東漢皇帝為了鞏固天下,控制人心,也提倡“天人合壹”和“傅銳”的學說。標榜忠、孝、節、義的吉祥意象和歷史故事成為畫家們共同的創作主題。漢代厚葬的習俗,使我們能夠從今天陸續發現的壁畫墓、畫像石墓、磚墓中看到當時的繪畫遺跡。秦漢藝術以其深沈豪邁的精神,在中國美術史上放射出耀眼的光輝。

1952年,在河北王俊縣東二裏發掘了壹座漢代古墓。墓室前室的四面墻壁和隧道的兩面墻壁上布滿了壁畫。這幅畫分為兩層,上層畫的是官員的形象,而下層畫的是動物,每種動物都有自己的頭銜。前室象征墓主人的前堂,南墻兩側繪有“廟門衛”“門樓亭”,東、西、北三面墻。如負責擊鼓的“鼓槌筏”,負責監牢的“仁者筏”,負責維持治安的“賊曹”,負責登記功過的“仁者曹”,負責看守墓主人汽車的“伍佰”等。人物的刻畫因職位和職責不同,體態和衣著也不同,突出了人物形象。是溫文爾雅、神態悠閑的“主簿”,展現了漢代文官的典型形象。繪畫的表現方法用簡潔的墨線勾勒出人物的形態特征。衣服線條簡潔但符合運動規律,用筆流暢有力。可以看出,漢代中國古代繪畫經過多年的積累和長期藝術實踐中的不斷探索,在繪畫語言的變化和運用方面取得了壹定的進步。雖然漢代在線繪畫的應用和對形式的描繪還處於中國繪畫粗糙簡單的階段,但整幅壁畫已經體現了漢代藝術家對生活的描繪和理解的藝術技巧,是中國古代藝術作品中輝煌的壹頁.

秦漢時期的繪畫藝術壹般包括宮觀壁畫、墓葬、帛畫等。秦代的畫很少實物流傳。現在能用來了解秦代繪畫面貌的遺物,只有陜西臨潼、鳳翔歷年出土的模印畫像磚,鹹陽秦宮遺址出土的壁畫殘片、雕刻畫像磚、建築瓦紋。以及在其他地區發現的壹些手工藝品上的裝飾圖案。漢代延續了四個多世紀,是中國傳統藝術特有的民族精神和形式風格基本確立並得到進壹步發展和鞏固的重要時期。漢代統治者非常重視繪畫藝術,毛延壽、範禹、陳昌和白柳都是後世著名的皇家畫家。

1972年至1974年,湖南長沙馬王堆兩座漢墓和山東臨沂泉雀山9號漢墓數件彩繪帛書相繼出土,豐富了漢代繪畫的實物資料,彌補了漢初繪畫的空白,使人們對西漢繪畫的實際面貌有了清晰的認識。其中以馬王堆壹號墓彩繪最為成熟,是我國最早的工筆重彩繪畫瑰寶。顏色以礦物顏料為主,厚重穩重,明亮和諧;構圖疏密有致,采用規整均衡的圖案結構與寫實形象相結合。主體突出,上下連貫,內容豐富,變化奇特。在馬王堆三號墓中,有三幅值得註意的帛畫。壹幅是氣功圖,藏在漆洞中,人物分開排列,顯示其健身姿勢和不同的造型、服飾。另外兩個分別掛在棺室的東、西墻,考慮其內容。在構圖上,克服了前奏時期人物上下排列的手法,以俯視的視角描繪了車馬禮兵隊伍的全貌。這是目前最早的記錄現實生活的大型繪畫。我們只能粗略地看壹下。

宮廟壁畫

秦漢時期宮殿辦公場所廣泛繪有壁畫,但隨著建築的逐漸消失,壁畫幾乎失傳。20世紀70年代發現的秦都鹹陽宮壁畫遺跡,讓我們第壹次領略到了秦代宮廷繪畫的輝煌。在秦宮遺址3號大廳長廊的剩余部分,發現了由七輛馬車組成的隊伍,每輛馬車由四匹飛奔的馬牽引。另壹幅殘存的壁畫展示了壹個宮女。這些圖像直接畫在墻上,沒有事先畫出輪廓。可以算是中國傳統繪畫無骨法最早的例子。西漢時期的壁畫主要是為了標榜官僚的“清明”而創作的。王延壽在當時壹個諸侯王建造的宮殿裏,記錄了壁畫的盛況。宣帝稱帝時,在麒麟閣繪制了11的英雄畫像壁畫,這是後人第壹次繪制英雄畫像。這個磚像是壹個磚像。構圖很仔細。兩個酒瓶和兩個箱子點綴在縫隙中,說明這幅畫面是完全去除杯盤,舉行宴會和舞會的場景。人物用簡單的浮雕精確刻畫,浮雕上加了線描,感覺很奇妙,簡單中巧妙,線條堅定,輪廓嫻熟,起伏飽滿,厚薄不壹,轉折有力,非常生動流暢。生動形象地服務於主題。手持鼓的男藝伎,對應腰細的女藝伎,幽默誇張,生動傳神。磚的左邊有三個人伴隨著雜技歌舞,還有壹個人會壹邊拉伸壹邊跳舞,整個畫面充滿了熱烈的氣氛。

墓室壁畫

秦代墓葬壁畫遺存至今未發現。但漢代墓葬壁畫的發現,早在20世紀20年代初就開始了。洛陽八裏臺空心磚壁畫群是西漢墓葬壁畫的首次重要發現。1931遼寧進賢縣營城子壁畫墓清理,揭開了東漢時期的墓室壁畫。隨後的幾十年裏,傳遍了全國。為探索漢代繪畫藝術的發展提供了最重要的實物。這壹時期,已發現最重要的壁畫墓和墓室壁畫:河南洛陽蔔千秋墓壁畫、洛陽邵溝61號墓、陜西Xi安天圖;洛陽金谷園辛莽墓壁畫,屬辛莽時代;屬於東漢時期,山西平陸棗園漢墓壁畫,河北安平漢墓壁畫,河北王度1號墓壁畫,內蒙古和林格爾發現的壁畫墓等。它們描繪了天象、五行、不朽的飛禽走獸、壹些著名的歷史故事、車馬祭祀儀式、建築物和墓主的畫像等。分別,含義復雜。

漢代帛畫

漢代畫在絲綢上的作品很多,但歷經千年,留存下來的很少。目前最重要的發現是20世紀70年代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和山東臨沂金雀山漢墓出土的西漢帛畫。馬王堆1號墓出土的帛畫含義最為隱晦,學者們有著極其多樣的解釋,但壹般認為帛畫的上部和底部分別描繪的是天堂和冥界。中間兩部分展示的是已故遲後夫人的生活場景。對墓主人和各種神、鳥、獸的描寫極其生動,線條流暢挺拔,色彩莊重典雅,顯示了西漢繪畫的優秀水平。此外,馬王堆三號墓三幅帛畫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視。除了墓主人之外,還有“指引”和儀式內容的描述,精美絕倫,非常。金雀山的絲綢畫非常漂亮。

荊軻刺秦王石像

漢畫像石

漢畫像石是豐富而有特色的秦漢史料。藝術家們用刀而不是筆在堅硬的石頭表面創造出許多美麗的圖像,這些圖像被用作建築構件來建造和裝飾墳墓和石墓。在中國發現了數以千計的石雕。據介紹,畫像石萌芽於西漢趙、宣時期,發展於新莽時期,東漢時期進壹步擴大,主要分布在山東、河南、山東壹帶。辛莽時期,以河南唐河馮君如墓為代表,墓中雕刻了30多幅肖像,描繪了現實生活和奇怪的動物。東漢早期畫像石的代表作品有山東長清小棠畫像石和南舞陽畫像石。東漢末年的畫像石,以山東嘉祥無錫寺最為著名。這些畫像石自宋代以來就受到墓誌銘家的重視,到了元代被洪水淹沒後就藏在地下了。直到清朝才見光。都是用削地平刻負線的技法雕刻出來的。多為歷史故事、神仙、珍禽異獸,技法高超。作者善於把握歷史故事的高超矛盾沖突,善於用必要的景物來說明具體的環境,人物之間的呼應關系也處理得很好,如《荊軻刺秦王》。成都楊子姍1號墓出土,現藏於重慶博物館。

東漢(公元25-220年)門楣浮雕石高40,寬196.5cm,陜西省神木縣大保當鄉漢墓出土。

陜西省考古研究所采集的淺灰色砂巖分為上下兩列。上欄是狩獵圈,是緊張的狩獵場景。左上角和右上角的月亮和月輪分別繪有玉兔和金鳥。下欄是壹輪車馬,壹排三輛。車隊前後有三個人。這些畫像石是陜西畫像石的全新資料。

秦漢畫像磚

畫像磚是秦漢時期的壹種建築裝飾構件。從秦漢到西漢初期,多用於裝飾宮殿、廳堂的臺階。西漢中期以後,主要用於裝飾墓壁。東漢是畫像磚藝術的鼎盛時期。秦畫像磚采用模印和雕刻兩種方法制作,其形狀分為大空心磚和實心平磚兩種。陜西省博物館現藏臨潼出土的壹件《侍衛、宴飲、射獵畫像》,是現存秦代模印畫像空心磚的代表作。西漢畫像磚以河南洛陽出土品為代表,古樸而有力量。以形象生動傳神著稱。河南、四川兩省出土的東漢畫像磚最多。四川成都出土的東漢末年畫像實心磚藝術造詣最高。圖片壹次性打印出來,構圖完整。大部分都是展現真實的生活場景。代表作品有《畫磚求豐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