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處事不快不慢,十分有有分寸。
1、不疾不徐:意思是不急不慢。指處事能掌握適度的節律,不太快或不太慢。
出處:宋代黃庭堅《王純中墓誌銘》,“君調用財力,不疾不徐,勞民勸功,公私以濟。”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指處事掌握適度的節律不快不慢。
2、不矜不盈:意思是不矜持,不過分,形容態度把握有分寸。
出處:唐代韓愈《河南府法曹參軍盧府君夫人苗氏墓誌銘》,“既壽而康,既備而成,不歉於約,不矜不盈。”?
反義詞介紹:過猶不及
過猶不及(拼音:過猶不及)是壹則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論語·先進》。?
“過猶不及”的原義是做事過分就好比做得不夠壹樣,皆不妥當;形容事情要適得其中;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賓語、定語。
“過猶不及”的故事告訴人們如何在做事情的過程中,讓各個環節都是做到剛剛好,這的確是個難題,特別是對壹些還沒有經驗可借鑒的事或物,需要敢闖敢試,在過與不及中,選擇正確的度和量,按照“方向堅定不移,方法因地制宜”的方法,方能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