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聖人和賢人,指道德高尚的人。
壹、出處
《左傳·宣公二年》
二、原文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三、釋義
壹般人不是聖人和賢人誰能不犯錯?錯了能夠改正,沒有比這更好的了。
四、重點
1、“非”,不是。
2、“孰”,誰。
擴展資料
壹、背景故事
晉靈公生性殘暴,時常借故殺人。壹天,廚師送上來熊掌燉得不透,他就殘忍地當場把廚師處死。
正好,屍體被趙盾、士季兩位正直的大臣看見。他們了解情況後,非常氣憤,決定進宮去勸諫晉靈公。
士季先去朝見,晉靈公從他的神色中看出是為自己殺廚師這件事而來的,便假裝沒有看見他。直到士季往前走了三次,來到屋檐下,晉靈公才瞟了他壹眼,他輕描談寫地說“我已經知道自己所犯的錯誤了,今後壹定改正。”
士季聽他這樣說,也就用溫和的態度道:“誰沒有過錯呢?有了過錯能改正,那就最好了。如果您能接受大臣正確的勸諫,就是壹個好的國君。”
但是,晉靈公並非是真正認識自己的過錯,行為殘暴依然故我。
相國趙盾屢次勸諫,他不僅不聽,反而十分討厭,竟派刺客去暗殺趙盾。不料刺客不願去殺害正直忠貞的趙盾,寧可自殺。
晉靈公見此事不成,便改變方法,假意請趙盾進宮赴宴,準備在席間殺他。但結果趙盾被衛士救出,他的陰謀又未能得逞。最後這個作惡多端的國君,終於被趙盾的弟弟趙穿殺死。
二、故事讀解
晉靈公殺廚子遊屍的舉動,僅僅用壹般的殘暴、狠是難以說明的,恐怕總有些變態心理,或者歇斯底裏癥壹類的精神病,才能解釋他的怪癖行徑。
如果真是這樣,除了治病、關進瘋人院之外,沒有任何辦法讓他改邪歸正,或者像趙穿那樣,將其殺掉,以免危害更多的人。
中國傳統政治制度致命的痼疾就在於,無論所謂的“天子”多麽殘暴、缺德,無論多麽變態、病入膏育, 都是“神聖”的,不可冒犯的,否則,便會犯下各種“罪行”:欺君,褻讀,犯上作亂,直至弒君。而且,這些罪行都是彌天大罪,不可赦免,甚至可以誅滅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