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束手待斃 [ shù shǒu dài bì ]?
釋義:捆著手等死。比喻遇到危險或困難,不積極想辦法,卻坐著等死或等待失敗。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兵臨城下,將至壕邊,豈可束手待斃。”
譯文:士兵到了城門之下,就快到護城河旁,怎麽可以捆著手等死呢。
二、束手無策 [ shù shǒu wú cè ]?
釋義:形容就像捆住了手,沒有壹點辦法。
出處:《五代史平話·唐》卷下:“諸將相束手無策。”
譯文:文武大臣都沒有壹點辦法。
三、束之高閣 [ shù zhī gāo gé ]?
釋義:把東西捆起來,放在高高的樓閣上。比喻放在壹旁,不去管它。
出處:《晉書·庾翼傳》:“此輩宜束之高閣,俟天下太平,然後議其任耳。”
譯文:他像無用之物壹樣,只好把他放在壹旁,等到天下太平後,再來考慮任用他。
四、束手束腳 [ shù shǒu shù jiǎo ]?
釋義:捆住手腳。比喻行動受限制、不能自由地活動。
出處:毛澤東《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按照法律辦事,不等於束手束腳。”
五、束手旁觀 [ shù shǒu páng guān ]?
釋義:猶袖手旁觀。比喻置身事外,不加過問。
出處:巴金《秋》三九:“梅因吐血而死。現在年輕的枚少爺又在吐血……又是壹個悲劇,他們仍然只有束手旁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