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森)
由於武俠小說的廣泛傳播,壹個新的成語悄然流行起來,走出了武俠小說的圈子,被人們廣泛使用。在百度搜索,可以得到398000個查詢結果;在谷歌搜索中,可以得到438000個查詢結果。其用法超過了其他壹些同義詞,如“名揚四海”、“聲傳千裏”、“聲名鵲起”。但是,它的字面理解是混亂的。“揚名立萬”說起來容易。什麽是“成就百萬”?這個成語是從哪裏來的?古籍中有依據嗎?這個成語被收錄在2006年2月出版的《新成語笨拙詞典》(中國文史出版社)中。其註釋全文如下:
名氣來源於新武俠小說和由其改編的電視劇。據專家推測,“立萬”疑是“立正”之誤,因俗字“申”和草書()易誤為“萬”,練習失敗而流傳(見《嚼字》2004/2)。是指在某個領域(如武林)傳播名氣,樹立自己的形象(如性格、行為、才華等。).《孝經》:“立於道上,為後世留名,以示父母及孝之端。”這是基於它。這種認識符合中國的傳統道德。“學技術,求教,都是廢話。很膚淺。妳的實際目的是讓盛佳瑋名譽掃地,但妳骨子裏的意圖是為了自己揚名立萬,為妳日後的江湖打下基礎”(劉傲刀,太白文藝出版社1997)“看看我們的鄰居韓國,也許就能明白中國圍棋到底怎麽了。韓國選手的集體成熟促使他們在世界上揚名立萬。”(《大河報》2001/12/28)“例如,蓋茨賴以成名並最終發家致富的基礎語言——基礎語言,就是由達特茅斯學院的兩位教授在20世紀60年代創造的。微軟的wings DOS是從西雅圖計算機公司購買的。”(《中華工商時報》2003/4/15)“70年代以後,三人組真正成為好萊塢舉足輕重的演員,壹舉成名。”(《南方都市報》2004/5/18)
關於這個成語的由來,我是基於2004年《嚼字》第二期的壹篇文章,對它的理解是符合中國傳統道德的。但由於證據不足,沒有說服力。甚至從《孝經》中引用的話來看,“立業”和“揚名”不屬於壹個層次,不應該放在“揚名”之後。
最近從網上(網易文化頻道,2006,65438+10月27日,作者王明三)看了壹篇文章《談北京話經常誤用的五個字》,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按王先生的說法,“萬”是“腕”的錯,“腕”來源於“藤”。簡而言之,“萬”的起源有這樣壹個進化鏈:藤→腕→萬。根據王先生的分析及其他相關資料,其演變過程如下:
梨園裏只有“角”有票房號召力,所以每部戲都是以“角”為中心,其他演員都是靠“角”的。這種現象被稱為“側角”。在這裏,“龐”沒有貶義。梨園的同事互相詢問時,經常會說“妳現在和誰在壹起?”對方很自然地告訴他,“我以前挨著馬厲安良,現在挨著梅蘭芳”,他會羨慕地說:“妳做得很好,妳說得對。”以前,表演者是壹個卑微的行業,大多出身貧寒,文化程度不高。比如已故老藝術家趙就不識字。因此,他們起初不得不依靠“藤蔓”爬到架子上,這就是所謂的“傍藤”。如果他(她)以後能自立,那就是“站起來”。在此基礎上,成語“揚名立萬”應運而生。因為簡化,“揚名立萬”也被寫成“揚名立萬”。出名是在社會上出名,而出名本身是在行業內有聲望。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事業有成”,所以成功的“名人”也叫“萬”,但這裏的“萬”是個孩子。經過壹段時間的演變,江湖上形成了壹個“切”——“萬兒”,意為“名”和“謚號”。
由此看來,武俠小說裏用的“揚名立萬”是梨園社團傳下來的。這大概是因為武林和梨園的遊戲規則相同或相似。我在壹本武俠小說裏找到了可以印證王先生分析的材料:
韓瞥了他壹眼,好像發現了奇跡。她笑著問:“婉兒是什麽?”這句話難不倒,馬上回答:“婉兒是壹個人的名聲。武林中人最註重名聲和威望,普通的萬兒也指某人的外號,像魏菊珠,人們都叫他‘金鷹鐵翼’……”(上官丁:《金童玉女》第三卷第十章英雄長孕害人,內蒙人。
我們也看到現在名聲在外的萬有壹部分寫腕子(這個數字不算少),進壹步證明了先生的說法比嚼字更準確。例如:
馮根生...調整產業結構,開發了“雙寶素”,後成為二廠三寶,即人參蜂王合劑、“青春寶”、“寶兒健”,在中藥領域揚名立萬,產品遠銷國外,享譽世界(中國企業2005/1/22)。
現在大大小小的攝影比賽數不勝數,權威比賽以獲獎聞名;豐富的遊戲獎品上萬;這壹地區的比賽贏得了獎品和名利;景點的競爭和旅遊創造是正確的。(人民網2005/5/12)
藍領精英:是技術創新讓我出名(《工人日報》,2006年,65438+10月28日)
以上說法很有道理。我冒昧補充壹下,《後漢書·寂寞傳》裏有壹句“成名立方”,和“揚名立萬”的意思差不多,而且這個成語似乎可以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