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素持齋 把:遵守。
齋:齋戒。指信佛者遵守吃素,堅持戒律。
出處:元·無名氏《女姑姑》三折:“念佛心把素持齋,不食葷啖柏。” 持齋把素 把:遵守。
齋:齋戒。謂信佛者遵守吃素,堅持戒律。
出處:元·無名氏《女姑姑》第三折:“念佛心把素持齋,不食葷啖柏。” 遁跡空門 指出家。
避開塵世而入佛門。同“遁入空門”。
出處:《天雨花》第五回:“逼得我,此壹身,走投無路,因此上,來披剃,遁跡空門。” 遁跡桑門 指避開塵世而出家為僧。
桑門,即沙門。 出處:清·鈕琇《觚剩·樹怪》:“石濤和尚以前朝宗室,遁跡桑門,結茅於微之黃山。”
剪發被褐 指出家為僧尼。同“剪發披緇”。
剪發披緇 削發,身著僧尼服裝。指出家為僧尼。
亦作“剪發被褐”。 四大皆空 四大:古印度稱地、水、火風為“四大”。
佛教用語。指世界上壹切都是空虛的。
是壹種消極思想。 出處:《四十二章經》二十:“佛言當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無我者。”
削發披緇 緇:黑色,借指僧人穿的黑色衣服。剃光頭發,穿上僧衣。
表示出家為僧。 出處:明·周楫《西湖二集·黨阇黎壹念錯投胎》:“戴了儒衣儒冠,便是孔子;削發披緇,便是釋牟尼佛。”
沿門托缽 缽:和尚吃東西用的器具。原指僧徒化緣。
比喻挨家乞討。 出處:清·無名氏《杜詩言誌》卷壹:“故讀者於此等處最要分別,不然則視少陵為隨地驀緣,沿門托缽者流矣。”
2. 禪開頭漁結尾的四字成語沒有“禪開頭漁結尾”的四字成語,就是含“禪”的成語也只有5個:
1、禪世雕龍
chán shì diāo lóng
解釋指文章世代相傳。
出處《後漢書·崔骃傳贊》:“崔為文宗,世禪雕龍。”
2、禪絮沾泥
chán xū zhān ní
解釋比喻禪寂之心受到塵世煩惱的沾染。
出處《花月痕》第四九回:“蘭香來無定處,綠蕊去未移時,想妳二人禪絮沾泥,當不復悔偷靈藥。”
3、口頭禪
kǒu tóu chán
解釋原指和尚常說的禪語或佛號。現指經常掛在口頭上而無實際意義的詞句。
出處宋·王懋《野客叢書》附錄:“平生不學口頭禪,腳踏實地性虛天。”
4、鬢絲禪榻
bìn sī chán tà
解釋鬢絲:指年老的人;禪榻:僧床。形容老人過的像僧人壹樣的清靜生活
出處唐·杜牧《題禪院》:“今日鬢絲禪榻畔,茶煙輕飏落花風。”
5、佛性禪心
fó xìng chán xīn
解釋指佛教徒壹意修行、清靜寂定之心性。
出處《水滸傳》第四五回:“那眾僧都在法壇上看見了這婦人,自不覺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壹時間愚迷了佛性禪心,拴不定心猿意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