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睡前小成語故事成語是我國歷史文化的積澱,是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兒童睡前成語小故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盲人瞎馬
東晉時,有壹天,文學家顧愷之到殷仲堪家中做客,桓溫的兒子桓玄也在,顧愷之、桓玄和殷仲堪三人都很有才華。他們經常相聚在壹起吟詩作畫,閑談說笑。
有壹次,三人玩文字遊戲,先抽到說了語(用壹句話表示事情完結)。
顧愷之說道:火燒平原無遺燎。這句話是以燒光為了。
桓玄說:白布纏棺豎旒旐。這句話以人死為了。
殷仲堪說:投魚深淵放飛鳥。這句話以壹去不復還為了。
後來,他們又抽到說危語(用壹句話表示非常危險的情況)。
桓玄說:矛頭淅米劍頭炊。這句話的意思是把槍矛和利劍的尖頭當米煮飯吃。
殷仲堪說:百歲老翁攀枯枝。意思是說年過百歲的老頭懸掛在枯姜的樹枝上。
顧愷之說:井上轆轤臥嬰兒。井上轆轤容易滾動,嬰兒躺在上面非常危險。
正當大家談論得興高采烈時,旁邊殷仲堪的參軍說道: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瞎了眼睛的人,騎著壹匹瞎馬,深更半夜,走到深水池塘邊,這當然是最危險的事情了。
壞了壹只眼睛的殷仲堪聽了,心裏十分不高興,說:“咄咄逼人!”
後人根據這壹典故引出了盲人瞎馬這個成語,盲人騎著瞎馬走路。原比喻情況危險或不了解情況就盲目行動,處於極其危險的情況中。後比喻亂闖瞎撞,非常危險。
壹目十行
南朝梁武帝非常愛好文學,他的第三個兒子蕭綱,從小聰明伶俐,四歲開始識字讀書,到六歲時,已經會寫文章了。
兒子這麽好學,梁武帝當然很高興。
有壹次,他特地把蕭綱叫來要他做壹篇文章,考考他。
蕭綱毫不怯場,不慌不忙地提筆就寫。不壹會兒,寫成了壹篇聲韻和諧、辭藻華麗的駢文。
梁武帝壹看,不由喜上眉梢:“妳這孩子呀,真是我們蕭家的東阿王!”東阿王是三國時文學家曹植的封號,他以才思敏捷著稱。
隨著年齡的增長,蕭綱讀的書越來越多,閱讀的能力也越來越強,讀書的速度驚人,能夠“十行俱下”——壹次就能讀通十行的內容,而且記憶力超強。
蕭綱的文才很好,但因為長期住在深官,不知民間的疾苦,所以他的詩,文字輕靡(mǐ)濃艷,被後人稱為“宮體”。
二十八歲那年,蕭綱被立為太子。
公元549年,蕭綱即位,這就是梁簡文帝。可惜的是,兩年之後,他就被叛軍用毒酒害死了。
不過,“壹目十行”這個成語流傳了下來,被人們用來形容看書的速度很快。
但是清代的阮元卻贊成“十目壹行”。阮元編印過不少書,常常 請壹個叫嚴傑的人幫他校對,阮元寫了壹首詩送給他:“嚴子精校讎,館我日最 長,校經校文選,十目始壹行。”校讎就是校對;“館”是借住的意思,嚴傑當時 是住在阮元家裏的。校對時最要緊的是細心,如果片面求快,有些錯字就容易忽略 過去了。
車水馬龍
東漢名將伏波將軍馬援的小女兒馬氏,由於父母早亡,年紀很小時就操辦家中的事情,把家務料理得井然有序,親朋們都稱贊她是個能幹的人。
十三歲那年,馬氏被選進宮內。她先是侍候漢光武帝的皇後,很受寵愛。
光武帝去世後,太子劉莊即位,就是漢明帝,馬氏被封為貴人。由於她壹直沒有生育,便收養了賈氏的壹個兒子,取名為劉炟(dá)。公元60年,由於皇太後對她非常寵愛,她被立為明帝的皇後。
馬氏當了皇後,生活還是非常儉樸。她常穿粗布衣服,裙子也不鑲邊。
壹些嬪妃朝見她時,還以為她穿了特別好的料子制成的衣服。走到近前,才知道是極普通的衣料,從此對她更尊敬了。
馬皇後知書識理,時常認真地閱讀《春秋》、《楚辭》等著作。有壹次,明帝故意把大臣的奏章給她看,並問她應如何處理,她看後當場提出中肯的意見。但她並不因此而幹預朝政,此後再也不主動去談論朝廷的事。
明帝死後,劉炟即位,這就是漢章帝。馬皇後被尊為皇太後。
不久,章帝根據壹些大臣的建議,打算對皇太後的弟兄封爵。馬太後遵照已去世的光武帝有關後妃家族不得封侯的規定,明確地反對這樣做,因此這件事沒有辦。
第二年夏天,發生了大旱災。壹些大臣又上奏說,今年所以大旱,是因為去年不封外戚的緣故。他們再次要求分封馬氏舅父。
馬太後還是不同意,並且為此專門發了詔書,詔書上說:“凡是提出要對外戚封爵的人,都是想獻媚於我,都是要從中取得好處。天大旱跟封爵有什麽關系?要記住前朝的教訓,寵貴外戚會招來傾覆的'大禍。先帝不讓外戚擔任重要的職務,防備的就是這個。今後,怎能再讓馬氏走老路呢?”
詔書接著說:“馬家的舅父,個個都很富貴。我身為太後,還是食不求甘,穿著簡樸,左右宮妃也盡量儉樸。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下邊做個樣子,讓外親見了好反省自己。可是,他們不反躬自責,反而笑話我太儉省。前幾天我路過娘家住地濯(zhuo)龍園的門前,見從外面到舅舅家拜候、請安的,車子像流水那樣不停地駛去,馬匹往來不絕,好像壹條遊龍,招搖得很。他們家的傭人,穿得整整齊齊,衣服綠色,領和袖雪白,看看我們的車上,比他們差遠了。我當時竭力控制自己,沒有責備他們。他們只知道自己享樂,根本不為國家憂愁,我怎麽能同意給他們加官進爵呢?”
先禮後兵
東漢末年,戰亂頻仍。北海相孔融被黃巾軍包圍,處境危難,孔融派人請來劉備的軍隊解了圍,緊接著,徐州太守陶謙又向劉備告急,稱徐州被曹操兵馬圍困,請劉備派兵解圍。
劉備帶領關羽、張飛和趙雲等人沖入曹軍,殺出壹條血路,進入徐州城內。
陶謙請劉備進入府衙,拿出徐州印信交給劉備說;“如今國事紛亂,朝綱不振。妳是漢朝宗親,正該力扶社稷。我年老昏庸,願將徐州相讓。”
劉備推辭說:“我功微德薄,今天來救助本是出於大義,哪敢有吞並之心?”
在壹旁的官員們見這樣推來推去難以有結果,勸解說:“如今曹操兵臨城下,最好先商議退兵之計,以後再議讓位之事。”
劉備認為這個建議不錯,便說:“我先給曹操寫封信,勸他退兵,要是他不同意,再同他交戰也不遲。”
他在信中寫道:“國內如今憂患無窮,董卓的余黨還沒有肅清,到處都是造反的農民,妳應以朝廷為重,不要圖報私仇。如果妳撤走徐州之兵,以救國難,將是天下的幸事!”
曹操看完信後大發雷霆地說:“劉備是什麽人,竟敢來教訓我!把送信的人拖去斬首,我倒要看看劉備到底有什麽能耐!”
曹操的謀士郭嘉勸解說:“劉備遠道而來,先以禮相待,行不通再動兵。我們應該用好話去安慰他,以松懈他的鬥誌,然後以兵攻城,這樣就可以獲得成功。”
曹操聽從了郭嘉的勸告,善待送信的使者,並給劉備寫了回信,正在這時,有人報告說呂布已攻克兗州,正在進攻濮陽。
曹操得到消息後心驚肉跳,大叫:“兗州丟失,我們無家可歸了,立刻撤出徐州!”
郭嘉下令撤兵,並對曹操說:“我們可以趁機給劉備賣個人情,說看在他面上,我們退兵了。”曹操心領神會,重新給劉備寫了壹封信。
汗馬功勞
蕭何是漢高祖劉邦的同鄉,劉邦起兵反秦,蕭何始終幫著他,籌謀劃策,忠心耿耿,是劉邦最可靠的得力助手。
秦亡以後,劉邦又打敗了項羽,建立漢朝,做了皇帝,蕭何便擔任相國。
劉邦認為論功勞應以蕭何為第壹,所以首先封他為“酂侯”(酂,縣名,今湖北光化縣),食邑八千戶。
但是其余功臣多不服,他們說:“我們拼死拼命,多的經過百余戰,少的也打過幾十仗,而蕭何未有汗馬之勞,只會耍筆桿、發議論,根本沒上過戰場,封賞反在我們之上,這是什麽道理?”
劉邦問道:“妳們知道打獵的事嗎?”大家同聲回答:“知道。”
再問道:“那麽妳們知道獵狗嗎?”又是同聲回答:“知道。”
劉邦於是接著說:“打獵的時候,追殺野獸的是狗,而指示野獸的住處、去向,讓狗去追殺的,卻是人(‘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發蹤指示者人也’)。妳們只會追殺,不過是‘功狗’而已,至於蕭何,能‘發蹤指示’,他才是‘功人’。而且妳們多數是單身跟隨我,有同族兩三人壹起入伍的就算難得了,可是蕭何,他叫全家族的幾十個男子都參加了我們的軍隊,跟著我壹同出力。他的大功勞是怎麽也不能忘記的!”
大家聽了,便誰也不吭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