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壹蹴而就[ yī cù ér jiù ]
1. 解釋:蹴:踏;就:成功。踏壹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輕而易舉,壹下子就成功。
2. 出自:宋·蘇洵《上田樞密書》:“天下之學者,孰不欲壹蹴而造聖人之域。”
3. 示例:從前所受,皆為大略,~於繁賾,毋乃不可! 清·吳趼人《痛史·原敘》
二:壹舉成名[ yī jǔ chéng míng ]
1. 解釋:原指壹旦中了科舉就揚名天下。後指壹下子就出了名。
2. 出自:《戰國策·秦策》:“然則是壹舉而伯王之名可成也。” 唐·韓愈《唐故國子司業竇公墓誌銘》:“公壹舉成名而東,遇其黨必曰:‘非我之才,維吾舅之私。’”。”
3. 示例:十年窗下無人問,~天下知。 金·劉祁《歸潛誌》卷七
三:壹刀兩斷[ yī dāo liǎng duàn ]
1. 解釋:壹刀斬為兩段。比喻堅決斷絕關系。
2. 出自: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二:“壹刀兩段,未稱宗師。”《朱子語類》卷四十四:“觀此可見克己者是從根源上壹刀兩斷,便斬絕了,更不復萌。”
3. 語法:緊縮式;作謂語、定語、賓語;比喻堅決斷絕關系
四:壹呼百應[ yī hū bǎi yìng ]
1. 解釋:壹個人呼喊,馬上有很多人響應。
2. 出自:漢·韓嬰《韓詩外傳》第五卷:“當前快意,壹呼再諾者,人隸也。”
3. 示例:農會會員漫山遍野,梭鏢短棍~,土匪無處藏蹤。 *** 《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五:壹意孤行[ yī yì gū xíng ]
1. 解釋:指不接受別人的勸告,頑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觀想法去做。
2. 出自:《史記·酷吏列傳》:“公卿相造請禹,禹終不報謝,務在絕知友賓客之請,孤立行壹意而已。”
3. 示例:皇上和楊文弱、高起潛雖有意與虜議和,但迫於臣民清議,尚不敢公然~,與虜訂城下之盟。 姚雪垠《李自成》第壹卷第三章
2. 四字開頭的成語大全四面八方、
四腳朝天、
四面楚歌、
四平八穩、
四通八達、
四海之內皆兄弟、
四大皆空、
四分五裂、
四方輻輳、
四鄰八舍、
四六駢儷、
四角俱全、
四海承風、
四時八節、
四時充美、
四近之臣、
四海困窮、
四姻九戚、
四海飄零、
四衢八街、
四海升平、
四面出擊、
四至八道、
四戰之地、
四體不勤、
四海承平、
四鄰不安、
四清六活、
四方之誌、
3. “均”開頭的四字成語有哪些沒有以“均”開頭的四字成語。
含有“均”的成語有:
1. 勢均力敵 [ shì jūn lì dí ]:均:平;敵:相當。雙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
2. 權均力敵 [ quán jūn lì dí ]:雙方權勢相當,不相上下。同“權均力齊”。
3. 權均力齊 [ quán jūn lì qí ]:雙方權勢相當,不相上下。
4. 苦樂不均 [ kǔ lè bù jūn ]:均:平均。 同樣的人享受的待遇卻不相同。形容待遇不相等。
5. 智均力敵:指雙方的智略或勢力旗鼓相當。
參考資料
成語寶典:
4. 名字開頭的四字成語名勝古跡、名列前茅、名垂青史、名不虛傳、名副其實、名正言順、名不副實、名存實亡、名落孫山、名利雙收、名揚四海、名我固當、名聲狼藉、名花無主、名不符實、名韁利鎖、名山大川、名實難副、名聲在外、名負其實、名不常存、名書錦軸、名葩異卉等。
壹、名垂青史 [ míng chuí qīng shǐ ]
解釋:青史:古代在竹簡上記事,因稱史書。把姓名事跡記載在歷史書籍上。形容功業巨大,永垂不朽。
出自:唐·杜甫《贈鄭十八賁》詩:“古人日以遠,青史字不泯。”
釋義:古人雖然已故去很久,但名字卻在史冊長存。
二、名正言順 [ míng zhèng yán shùn ]
解釋:名:名分,名義;順:合理、順當。原指名分正當,說話合理。後多指做某事名義正當,道理也說得通。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利。”
釋義:做事沒有名義或名分說起話來就不合理,話不合理事情就辦不順利。
三、名利雙收 [ míng lì shuāng shōu ]
解釋:既得名聲,又獲利益。
出自:清·彭養鷗《黑籍冤魂》第六回:“其實名利雙收,三百六十行生意,再沒有強如做官的了。”
釋義:這個世上所謂的名利雙收,三百六十行不壹樣的生意,沒有壹項是比得上做官的。
四、名垂千古 [ míng chuí qiān gǔ ]
解釋:比喻好名聲永遠流傳。
出自:近代 余秋雨《文化苦旅·五城記》:“六朝金粉足能使它名垂千古,何況它還有明、清兩代的政治大潮,還有近代和現代的殷殷血火。”
五、名揚四海 [ míng yáng sì hǎi ]
解釋:四海:天下。名聲傳揚到天下。形容名聲很大。
出自:元·關漢卿《五侯宴》第四折:“雄糾糾名揚四海,喜孜孜笑滿腮。”
釋義:威武的姿態傳揚到天下,喜悅高興的樣子顯露在臉上。
5. 以及開頭的四字成語1、及賓有魚
[拼音]:jí bīn yoǔ yú
[解釋]:用別人的魚請客。比喻借機培植私人勢力。
[來源]:《周易·姤》:“包有魚,義不及賓也。”孔穎達疏:“言有他人之物,於義不可及賓也。”
2、及第成名
[拼音]:jí dì chéng míng
[解釋]:及第:科舉時代考試中選。通過考試並得到功名。
[來源]:元·戴善夫《風光好》第三折:“學士怎肯似那等窮酸惡醋,得壹個及第成名,卻又早負德辜恩。”
3、及鋒而試
[拼音]:jí fēng ér shì
[解釋]:及:乘;鋒:鋒利,比喻士氣高昂;試:試用。趁鋒利的時候用它。原指乘士氣高漲的時候使用軍隊,後比喻乘有利的時機行動。
[來源]:《漢書·高帝紀上》:“吏卒皆山東之人,日夜企而望歸,及其鋒而用之,可以有大功。”
4、及瓜而代
[拼音]:jí guā ér dài
[解釋]:及:到。到明年瓜熟時派人接替。指任職期滿由他人繼任。
[來源]:《左傳·莊公八年》:“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
5、及笄年華
[拼音]:jí jī nián huá
[解釋]:笄:古代盤頭發用的簪子。古代女子已訂婚者十五而笄;未訂婚者二十而笄。指少女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齡。
[來源]:《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笄。”
6、及溺呼船
[拼音]:jí nì hū chuán
[解釋]:比喻禍到臨頭,求救無及。
7、及時行樂
[拼音]:jí shí xíng lè
[解釋]:不失時機,尋歡作樂。
[來源]:漢樂府《西門行》詩:“夫為樂,為樂當及時。”《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 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