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中考學習報成語運用

中考學習報成語運用

復習策略

為了在考試中做到萬無壹失,我們首先應做個有心人,建立常用成語正誤檔案,把課內學到的、課外看到的常用成語進行正誤歸類,有時間拿出來看看,加深記憶,強化積累。其次,應理解成語誤用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壹般說來,有以下幾點:

⑴褒貶不當。成語壹般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在使用時,必須辨明色彩,否則就會誤用。如:

①壹個人如果鄙薄自己的崗位,壹味好高騖遠,是很難做出成績的。

②昨天上午,三名罪大惡極的犯罪分子被執行槍決,群眾拍手叫好,認為他們死得其所。

解析“好高騖遠”意思是不切實際地追求過高的目標,含有貶義。“死得其所”意思是死得有意義,有價值,含有褒義。這兩個成語用在句中,色彩均不當。

⑵不辨對象。有些成語有特定的形容對象,如果把握不準,就會造成運用錯誤。如:

①小徐是我童年時代青梅竹馬的朋友,當年我們如親兄弟壹般天天在壹起玩。

②翹首西望,海面上托著的就是披著銀發的蒼山。蒼山如屏,洱海如鏡,真是巧奪天工。

解析“青梅竹馬”比喻男女兒童在壹起玩耍,天真無邪,只能用於男女兒童之間的關系感情,不能用於小男孩之間或小女孩之間。“巧奪天工”指人工制作的精巧勝過天然。“蒼山”“洱海”是自然景觀。不是人工景觀,故不能用。

⑶不明詞義。成語的意思具有整體性,在使用時,只斷取成語中個別詞素的意義,就會導致成語意思與句子語義相悖。如:

①有的同學寫得作文,文不加點,字跡潦草,閱讀這樣的文章,真叫人頭疼。

②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犯點小錯誤是在所難免的,也是不足為訓的,關鍵是從中吸取教訓。

解析“文不加點”常被錯誤理解為寫文章不加標點符號,其實它的真實含義是形容寫文章很快,不用塗改就寫成(點,塗上壹點,表示刪去)。“不足為訓”常被錯誤理解為不值得訓斥、責備。其實它的真實含義是不值得作為典範和規則。訓,典範、規則。

不明詞義的結果,就會望文生義,導致答題失誤。

⑷謙敬錯位。有些成語上謙辭,只能對己,有些成語是敬辭,只能對人。如果辨析不清,就會誤用。如:

①您剛喬遷新居,房間寬敞明亮,只是擺設略嫌單調,建議您掛幅油畫,壹定會使居室蓬蓽生輝。

②李校長的壹席話,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大家紛紛對教改暢所欲言。

解析“蓬蓽生輝”表示由於別人到自己家來或張掛別人給自己題贈的字畫,使自己非常榮幸。本是謙辭,在句中當敬辭用了。“拋磚引玉”謙辭,比喻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引出別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見。在句中當成敬辭用了。

⑸不合邏輯。指由於運用成語時,不能前後兼顧,造成語義重復或前後矛盾。如:

①妳看他雙眉緊鎖,沈默不語,恐怕有什麽難言之隱的苦衷。

②古往今來,許多名人先哲用他們諱莫如深的語言道出了他們對大千世界的洞察,對人生萬象的感悟。

解析“難言之隱”意思是難以說出口的藏在內心深處的事情,與“苦衷”語意有重復。“諱莫如深”意思是緊緊隱瞞,與“道出”相矛盾。

⑹形似混淆。有些成語與其他成語由於字形相近,使用時極易混淆。如:

①“權錢交易”、“權權交易”等時下的腐敗病癥,在文藝界雖不說樣樣俱全, 但該領域遭受“感染”卻是不容置喙的事實。

②對於孩子的毛病,他總是不以為然,覺得這些毛病無關緊要,不必大驚小怪。

解析“不容置喙”是不容許別人插嘴說話的意思,卻容易被誤解為“不容置疑”(不允許懷疑)。“不以為然”是不認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 ( 多含輕視意)的意思,卻容易被誤解為“不以為意”(不放在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