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壹詞多義愛高中文言文

壹詞多義愛高中文言文

1. 高中文言文壹詞多義

1、貳 ①“二”的大寫。

(例: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左傳·隱公元年》) ②副職 (例:其內任卿貳以上。梁啟超《少年中國說》) ③不專壹 (例:貳則疑惑。

《荀子·解蔽》) ④離心,背叛 (例:夫諸侯之賄,聚於公室,則諸侯貳。《左傳》) ⑤再,重復。

(例:不遷怒,不貳過。《論語·雍也》) ⑥從屬二主。

(本文: 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 2、鄙 ①邊邑,邊遠的地方 (例:《為學》:“蜀之鄙有二僧。”

) (本文: “越國以鄙遠”) ②庸俗,鄙陋。 (例:《左傳·莊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 ③看不起,輕視。 (例:《左傳·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禮,夫猶鄙我。”

) 3、許 ①準許。 (同現代漢語) ②答應,聽從。

(例:本文:“許之。”、“許君焦、暇……”) ③贊同。

(例《愚公移山》:“雜然相許。”) ④約數 (例:《小石潭記》:“潭中魚可百許頭。”

) ⑤表處所 (例: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4、闕 ①què 古代宮殿前兩邊的高建築物。

②què 城樓 ③què 皇宮,引申為朝廷 ④quē 通“缺” ⑤jué 挖掘,引申為侵損,削減。(本文:闕秦) 5、微 ①細小,輕微(同現義) ②衰敗 國勢衰微。

③卑賤 (例:《史記·曹相國世家》:“參如微時,與蕭何善。”) ④幽微,精妙。

微言大義(成語) ⑤隱蔽,不顯露。見微知著(成語) ⑥假如沒有。

(例:《嶽陽樓記》:“微斯人,吾誰與歸?”) (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敝 ①壞,破舊。 (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屨。”

) ②謙詞 敝人 ③疲憊 (例:《資治通鑒》:“曹操之眾,遠來疲敝。”) ④損害,衰敗。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虛詞 1、以 ①以其無禮於晉 (因為,連詞) ②敢以煩執事 (拿,用,介詞) ③越國以鄙遠 (表順承,連詞) ④焉用亡鄭以陪鄰? (表順承,連詞) ⑤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把,介詞)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連詞,表順承) ②夜縋而出 (表修飾,連詞) ③若亡鄭而有利於君 (表順承,連詞) ④朝濟而夕設版焉。

(表轉折,連詞)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語氣詞,表陳述) ②焉用亡鄭以陪鄰? (疑問副詞,為什麽) ③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疑問副詞,怎麽能) ④且焉置土石 (疑問代詞,哪裏) ⑤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代詞,之) ⑥永之人爭奔走焉 (兼詞,於此) “之”的意義和用法見課後第三題。

◎詞類活用 ①晉軍函陵 (名詞作動詞) ②若亡鄭而有益於君。 (使鄭亡,動詞使動用法) ③鄰之厚,君之薄也 (“厚”“薄”都是形容詞活用作名詞) ④越國以鄙遠 (鄙,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鄙;遠,形容詞用作名詞,遠 地) ⑤朝濟而夕設版焉 (“朝”、“夕”,名詞活用作時間副詞) ⑥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東”、“西”均為方位名詞作狀語;封,名詞活用作動詞,作 疆界。) ◎通假字 ①焉用亡鄭以陪鄰? (陪,通“倍”) ②***其乏困 (***,通“供”) ③何厭之有? (厭,通“饜”,滿足) ④秦伯說 (說,通“悅”) ⑤失其所與,不知 (知,通“智”) ◎古今異義: ①行李之往來 (行李,古義:出行的人;今義:出門所帶的包裹) ②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以為,古義:把……作為;今義:認為)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義:那人;今義:壹般人的妻子) ④亦去之 (去,古義:離開;今義:往,到) ◎文言句式 ①以其無禮於晉 介詞結構後置 ②佚之狐言於鄭伯曰 介詞結構後置 ③夫晉,何厭之有? 賓語前置,“有何厭”。 ④是寡人之過也。

判斷句。

2. 有關高中文言文壹詞多義 高分

何:1.大王來何操(鴻門宴) 什麽 2.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怎麽,怎麽樣 3.楛(hu四聲)矢何參差(白馬篇) 副詞 多麽 4.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戰) 哪裏 何處 5.何竟日默默在此(項脊軒誌)何故 為什麽 6.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過秦論) 通 呵 喝問 緝查盤問 即:1.即不幸有方二三千裏之旱(論積貯疏) 如果 2.即捕得三兩頭(促織) 即使 3.胡天八月即飛雪(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就 4.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鴻門宴)立即 馬上 就:1 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報任安書) 接受 2 於是荊軻遂就車而去(荊軻刺秦王)登上 踏上 3 連辟公府不就(張衡傳)就職 赴任 4 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將伐顓臾)擔任 5 既又與汝就食江南(祭十二郎文)到 6 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歸去來兮辭)接近 其他的基本都有,由於時間原因不打了。

要是還要的話說下。

3. 有關高中文言文壹詞多義 高分

過1.走過,經過。如:雷霆乍驚,公車過也。(《阿房宮賦》)2.超過,勝過。如:壹出門,裘馬過世家焉。(《促織》)3.探望,看望。如:壹日,大母過余。(《項脊軒誌》)4.過失,錯誤。如: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勸學》)5.責備。如: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鴻門宴》)

患1.憂慮,擔心。如: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廉頗藺相如列傳》)2.災難,禍害。如:死亦我所惡,所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辭也。(《魚我所欲也》)3.疾病,毛病。如: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孟子~離婁下》)

就1.接近,靠近。如:金就礪則利。(《勸學》)2.成就,完成。如:然嬴欲就公子之名(《》)3.上(車、路)。如:侯生視公子色終不變,乃謝客就車。(《信陵君竊符救趙》)4.就任,赴職。如: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張衡傳》)5.接受。如: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湯鑊。(《廉頗藺相如列傳》)

太難打了!!!

4. 高中文言文壹詞多義

1、將 田園將蕪 ----將要;出郭相扶將----語氣助詞;將功贖罪----用

2、引 引壺觴以自酌----舉;引喻失義---引用,借用;將軍夜引弓 ---- 拉

3、策 策扶老以流憩---名詞;策之不以其道----駕馭;執策而臨之----鞭

4、行 感吾生之休---?;三人行 則必有我師----隊伍,行伍;余嘉其能行古道----施行

5、以 家叔以於貧苦----因為?;既自以心為行役---用;農人告予以春及----用

6、見 遂見用於小邑----任用;虎見之,龐然大物也----看見;真知灼見----見解

7、之 知來者之可追----它

5. 急求 高中文言文100個常見的壹詞多義

這個太多,也用不著。

多積累就可以了,文言文通常考查120實詞:高考考點—120個文言實詞集錦 1、愛 吳廣素愛人(愛護,加惠)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觸》(喜愛)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師》(喜愛) 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阿》(喜歡) 使秦復愛六國之人《阿》(愛護) 而臣衰,竊愛憐之《觸》(憐愛) 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過》(吝惜) 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齊》(吝嗇) 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邶風?靜女》(通“薆”,隱蔽) 2、安 君者,知人安民(安撫)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曹》(安享,感到舒適)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怎麽) 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諫》(安穩,安定) 君安與項伯有故(怎麽) 如寡人者,安與知恥《勾》(怎麽,哪裏) 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季》(安定) 既來之,則安之《季》(使……安穩) 風雨不動安如山(安穩) 項王曰:“沛公安在?(哪裏) 3、被 澤被後世(施及,加於……之上,引申為蒙受) 被火之後,無處安身(遭受) 文天祥被執於五坡嶺(介詞,表被動) 被發行吟澤畔《屈》(通“披”) 將軍身被堅執銳《陳》(通“披”,穿) 凝霜被野草(覆蓋) 操吳戈兮被犀甲(穿) 4、倍 每逢佳節倍思親(加倍) 倍以結之, *** 不倍(背叛背棄) 願伯俱言之不敢倍德也《鴻》(違背) 5、本 本在冀州之南《愚》(副詞,本來) 墨之道,兼愛為本(根本,基礎) 若止印二三本,未為簡易《活》(量詞,冊) 6、鄙 齊孝公伐我北鄙(邊境) 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於後世也《報》(平庸,卑微) 鄙臣不敢以死為戲(自謙,代詞) 蜀之鄙有二僧《為》(邊境) 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鄭伯克段於鄢》(邊境)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淺陋) -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地位低下) 顧不如蜀鄙之僧哉《為》(邊境) 越國以鄙遠《燭》(以……為邊境) 7、兵 可汗大點兵(軍隊) 兵刃既接《寡》(兵器) 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觸》(軍隊) 勒兵,下令軍中《信》(軍隊) 8、病 君之病在腸胃(疾病) 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擔心,憂慮) 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病》(患病) 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捕》(困苦不堪) 9、察 徐而察之《石》(細看,觀察)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明察,了解) 微察公子《信》(觀察) 人又能以身之察察《屈》(潔白的樣子)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陳》(考察,舉薦) 10、朝 於是入朝見威王《鄒》(朝廷)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朝代) 期年不聽朝(朝政)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嶽》(早晨) 能謗譏於市朝《鄒》(朝廷) 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上朝,朝見) 11、曾 曾益其所不能《愚》(通“增”增加) 相逢何必曾相識(曾經) 曾不若孀妻弱子《愚》(竟然,簡直)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觸》(竟然,簡直) 而侯生曾無壹言半辭送我《信》(竟然,簡直) 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蘭》)(竟然) 12、乘 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石》(乘坐) 可以乘虛直抵其城(趁機)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衛風 氓》(登上) 13、誠 誠如是,則霸業可成(假如,果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確實) 誠知其如此,雖萬乘之公相,吾不以壹日啜泣而就也《祭》(假如,果真) 所謂天者,誠難測而神者誠難明也《祭》(確實) 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諫》(假如,果真) 可謂智力孤為,戰敗而亡,誠不得已《六》(確實) 季父愈聞汝喪之七日,乃能銜哀致誠《祭》(真誠的心意) 14、除 灑掃庭除(臺階) 即除魏閹廢祠之址以葬之《五》(修治,整理) 詔書特下,拜臣郎中,承蒙國恩,除臣冼馬《陳》(任命官職) 15、辭 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鴻》(告別,辭別) 臣等不肖,請辭去《廉》(告別,辭別) 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廉》(道歉) 其文約,其辭微,其誌潔,其行廉《屈》(言辭,文辭) 欲加之罪,其無辭乎(托辭,說辭)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告別)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季》(托詞,辯解之辭) 歸去來兮辭(古代壹種文體) 16、從 壹狼得骨止,壹狼仍從《狼》(跟隨) 小惠未徧,民弗從也《曹》( 順從,跟隨) 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廉》(聽從) 從是以後不敢復言(介詞,由) 於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過》(通“縱”締結盟約) 其後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屈》(通“縱”締結盟約)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桃》(介詞,由) 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鴻》(使……跟從) 17、殆 驪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石》(大概,恐怕)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通“怠”,懈怠) 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六》(幾乎,近乎) 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莊子 秋水》(危險)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危險) 古人所以重施刑於大夫者,殆為此也《報》(大概,恐怕) 農者殆則土地荒(通“怠”,懈怠) 18、當 當窗理雲鬢(對著,向著) 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抵擋,抵禦) 非劉豫州。

6. 高中文言文壹詞多義大全

愛:吝嗇者。

“百姓皆以王為愛也”《孟子。梁惠王上》敬重,愛護。

“吳廣素愛人,士卒皆為用者”《史記。陳涉世家》喜歡,喜好“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愛惜,珍重“向使三國各愛其地”《六國論》吝嗇,舍不得“齊國雖褊小,吾何愛壹牛?”《孟子。

梁惠王上》安:安逸的壞境“不念居安思危”《諫太宗十思疏》安穩“風雨不動安如山”《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兵:兵器,武器“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六國論》軍事”是故燕雖小國而後亡,斯用兵之效也“《六國論》朝:朝廷”於是入朝見威王“《鄒忌諷齊王納諫》朝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江南春》朝會“相如每朝時,必稱病”《廉頗藺相如列傳》使來朝見“序八州而朝同列”《過秦論》朝拜“燕趙韓巍聞之,皆朝於齊《鄒忌諷齊王納諫》除:任命“承蒙國恩,除臣洗馬”《陳情表》辭:言語,言辭“今吾且死,而侯生曾無壹言半辭送我”《魏公子列傳》文辭,措辭“其文約。

其辭微”《屈原賈生列傳》告別,辭別“旦辭爺娘去”《木蘭辭》離開“我去年辭帝京”《琵琶行》信:本義是話語真實。(1)形容詞。

意為“誠實”“忠誠”“守信”。如:A.信臣精卒。

(《過秦論》)B.皆明智而忠信。(《過秦論》)(2)動詞。

意為“相信”。如:A.余固笑而不信也。

(《石鐘山記》)B.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屈原列傳》,這裏“信”可進壹步引申為“親近”“寵愛”之意。)

附虛詞用法:用作副詞。(1)表隨便,可譯為“隨意”“隨便”。

如:低眉信手續續彈。(《琵琶行》)(2)表確鑿,可譯為“實在”“確實”“的確”等。

如:煙波微茫信難求。(《夢遊天姥吟留別》)興:本義是***同把壹件東西舉起來。

用作動詞:(1)興起,發生。如: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勸學》)(2)發動。如成語“興師動眾”。

又如:懷王大怒,大興師伐秦。(《屈原列傳》)(3)興辦,創辦,復興,振興。

如成語“百廢待興”。又如: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伶官傳序》,壹說“興”為形容詞,意為“興旺”“興盛”,在此活用為使動詞。)行:本義是道路,讀háng。

(1)動詞。讀xíng。

①運行。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觀滄海》)②行走。如:屈原至於江濱,被發行吟澤畔。

(《屈原列傳》)③行動,執行,奉行。如成語“行之有效”,又如:A.而操皆冒行之。

(《赤壁之戰》)B.余嘉其能行古道。(《師說》,行古道:奉行古人求師之道。)

(2)名詞①讀xíng,意為“品行”“品德”。如:A.……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勸學》)B.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記》)②讀xíng,壹種古詩體,屬歌行雜體。如:《琵琶行》③讀háng,古代軍隊編制,二十五人為壹行。

如:(陳涉)躡足行伍之間。(《過秦論》)附虛詞用法:副詞,讀xíng,可譯為“將要”“即將”。

如成語“行將就木”。又如:羨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歸去來兮辭》,行休:即將完結。)幸:本義是幸運。

(1)動詞①寵愛,寵信。如:而君幸於趙王。

(《廉頗藺相如列傳》)②特指皇帝到某處,可譯為“駕臨”“來到”。如:縵立遠視,而望幸焉。

(《阿房宮賦》)③慶幸。如成語“幸災樂禍”。

附虛詞用法:副詞,有兩種情況:(1)表情態,可譯為“僥幸”“幸虧”“幸好”。如:A.……則幸得脫矣。

(《廉頗藺相如列傳》)B.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鴻門宴》)(2)表尊敬,相當於“希望”,有時不必譯出。

如:A.冀幸君之壹悟,俗之壹改也。(《屈原列傳》,冀幸:希望。)

B.大王亦幸赦臣。(《廉頗藺相如列傳》,可不譯。)

7. 高中文言文"得"的壹詞多義

不得極乎遊之樂也 得到,取得

往往有得 這個要有前後文要好理解壹點

與公甚相得 投緣

釋義 dé

①獲得;得到;取得。與“失”相對。《魚我所欲也》:“壹簞食,壹豆羹,~之則生,弗~則死。”《垓下之戰》:“漢皆已~楚乎?”

②貪求;貪得。《論語?季氏》:“戒之在~。”

③心得;收獲。《遊褒禪山記》:“古人之觀於天地,……往往有 ~。”

④得意;滿足。《蘭亭集序》:“當其欣於所遇,暫~於己,快然自足。”

⑤領會;理解。《朝三暮四》:“宋有狙公者,愛狙,養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公之心。”

⑥合適;恰當。《六國論》:“此言~之。”

⑦實現;達到。《信陵君竅符救趙》:“自王以下,欲求報其父仇,莫能~。”《諫太宗十思疏》:“既~誌則縱情以傲物。”

⑧能;能夠。《垓下之戰》:“項王自度不~脫。”《送東陽馬生序》:“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遍觀群書。”

⑨應該;應當。《鴻門宴》:“君為我呼入,吾~兄事之。”

⑩表示完成或補充說明結果。《琵琶行》:“十三學~琵琶成,名屬教坊第壹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倉皇北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