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去b m 4 I f ě ng y ī
說明:描寫規矩、諷刺正道的文字遠比誘導奢靡的文字少。本來是想警醒大家,結果事與願違。
來源:司馬遷《史記·西漢司馬相如列傳》:“楊雄以為是瑰麗之禮,謀士百,諷刺壹。比鄭偉的聲音還好聽,歌曲結尾優雅。損失是什麽?”
例:依莊顏論危險,經常發生,幾乎不可能~而且輕佻。★梁啟超譯印政治小說序
同義詞:諷刺壹個勸壹百個。
語法:作謂語和定語;指方法不對。
(壹百個諷刺,壹百個諷刺)
《漢·司馬相如傳》:“以為是美禮,勸百事成風。還是比鄭偉的聲音好聽,歌末優雅,他很俏皮!”顏師古註:“奢字多,儉字少。”《詞如其詞》賦雖意在諷刺、訓誡,但最終被奢詞所掩蓋。後來有人指出,文章意在警醒人們,結果適得其反。
梁啟超《政治小說譯印序》:“以幽默言諫,以真誠愛新奇,其感人之深,視莊顏之危論,常有之事,各種諷刺輕佻之言,幾乎不能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