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壹目十行是什麽意思

壹目十行是什麽意思

壹目十行意思是看書時同時可以看十行。

壹、簡述

壹目十行(yī mù shí háng)是壹則成語,該成語最早出自於《梁書·簡文帝紀》。壹目十行的意思是看書時同時可以看十行,形容看書非常快。該成語的結構為主謂式;在句中壹般作謂語、狀語;含褒義。

二、成語故事

1、南北朝時期,梁武帝蕭衍的第三個兒子名為蕭綱,後來繼承了王位,史稱簡文帝。蕭綱從小就是個天資聰敏的孩子,剛六歲就能寫得壹手好文章,這讓大家都感到十分驚奇,紛紛稱贊他的才華,這壹點就連他的父親梁武帝都不敢置信。

2、有壹天梁武帝為了確認兒子是否真的有才華,便把蕭綱叫到跟前,給他出了壹道題目說:“大家都說我兒子是個小神童,今天為父考考妳。妳就坐在我面前寫,讓我親眼看看,看妳是否真的文采出眾!”蕭綱聽完,什麽話都沒說,拿起筆來,略微思考了壹下。

3、便提筆寫起來,不壹會兒工夫就寫好了。梁武帝拿起文章,邊讀邊贊嘆地說:“好啊,全文語句流暢,辭藻甚美,這下子大家都要誇贊我兒的才學了。”蕭綱聽完父親的誇獎,非常高興,從此更加努力地學習了。蕭綱長大以後,非常喜歡讀書,而且看書的速度極快。

三、成語寓意

1、讀書不在於快慢,而重於理解。如果壹目十行,看過就忘,還不如不看。過目能夠不忘,除了超強的記憶力外,還要的是壹個人眼、腦、神的高度專註和高速的運轉。

2、專心致誌,才能過目不忘。眼睛迷離,左顧右盼,翻看很多遍也不會記住。壹個人的成功,除了天資之外,還得靠自己素質的歷練和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