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趁火打劫成語故事

趁火打劫成語故事

趁火打劫的故事

趁火打劫的本意是趁人家裏著火,壹片混亂,沒有時間照顧自己的時候,搶劫人的財物。乘人之危是不道德的。這個計劃用在軍事上:當敵人遇到麻煩或危險時,就要趁此機會攻擊並制服對手。孫子第壹計說“取其亂”,杜牧在唐代解釋孫子這句話。“如果敵人糊塗了,就可以拿出來。”事實就是如此。

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互相爭奪霸權,戰爭頻繁。經過長期的戰爭,越國終於被吳國打敗了。越王勾踐被關押在吳國,失去了行動自由。勾踐立誌救國,同居十年,取經十年,忍辱負重。表面上討好吳王夫差,最後得到夫差的信任,被放回嶽。在他的國家之後,勾踐仍然向吳國投降,年復壹年地提供財寶,使夫差癱瘓。在國內,富裕的強兵已經采取了壹系列措施。幾年後,越國實力大大加強,人口繁榮,物資豐富,民心安定。吳王夫差被勝利沖昏了頭腦,被勾踐的假象迷惑,對越國視而不見。他驕橫殘暴,不肯納諫,殺了壹代名臣伍子胥,重用奸臣,堵塞說話之路。生活驕奢淫逸,百姓窮且富。公元前473年,吳五谷難收,民怨沸騰。鄭越國勾踐選擇了吳王夫差北上和中原諸侯在黃池會師的時機,大規模入侵吳國。吳國空虛在家,無力還手,不久就被越國打敗消滅了。勾踐的勝利就是壹個典型的乘敵之危而勝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