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然自若的成語:泰然自若、坦然自若、夷然自若、怡然自若、昂然自若、晏然自若。
壹、成語: 泰然自若
拼音: tài rán zì ruò
解釋: 自若:象平常壹樣。不以為意,神情如常。形容在緊急情況下沈著鎮定,不慌不亂。
出處: 《史記·樗裏子甘茂列傳》:“魯人有與曾參同姓者殺人,人告其母曰:‘曾參殺人。’其母織自若也。”《金史·顏盞門都傳》:“有敵忽來,雖矢石至前,泰然自若。”
近義詞:?安之若素、若無其事
反義詞:?忐忑不安、心驚肉跳
用法: 作謂語、賓語、狀語;指處事方式。
舉例造句:故事裏的那個老漁夫,在風浪中泰然自若地控制著他的小船。
故事: 金人顏盞門都性情忠厚,謹小慎微,他作戰善於安置營壘,計劃十分周密,遇事十分沈著,即使矢箭如雨,他仍泰然自若,壹切按計劃行事,他很勇敢,親自帶兵救出被西夏李世輔挾持的完顏杲,他壹生中立下不少的戰功。
二、成語: 坦然自若
拼音: tǎn rán zì ruò
解釋: 態度安詳,壹如常態。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二回:“寶釵原不妄言輕動,便此時亦是坦然自若。”
近義詞:?鎮定自若
反義詞:?忸忸怩怩
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人的神情。
舉例造句:大家將會修飾打扮壹番,並且在鏡頭之前坦然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