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指夏歷的七月,也就是今天農歷的七月,大致相當於公歷的八月。流: 指移動,落下。火:星名,是指大火星(即天蠍座α星,它是天蠍座裏較亮的壹顆星,發出火紅色的光亮),即心宿二,每年夏歷五月間黃昏時心宿在中天,六月以後,就漸漸偏西。時暑熱開始減退。故稱“流火”。古人發現“七月流火”之時,也就是當“大火”星逐漸向西方流動、下墜的時節,天氣就會開始漸漸轉涼。
出處
《詩經·國風·豳風·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壹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
註釋:
豳(bīn)風:是《詩經》十五國風之壹。
壹之日:十月以後第壹個月的日子。以下二之日、三之日等以此類推。
觱(bì)發(bō):大風觸物聲。
栗(lì)烈:或作“凜冽”,形容氣寒。
褐(hè):粗布衣。
耜(sì):中國古代曲柄起土的農器,即手犁。
馌(yè):饋送食物。
田畯(jùn):農官名,又稱農正或田大夫。
譯文:
《詩經·國風·豳(bīn)風·七月》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婦女縫寒衣。十壹月北風勁吹,十二月寒氣襲人。沒有好衣沒粗衣,怎麽度過這年底?正月開始修鋤犁,二月下地去耕種。帶著妻兒壹同去,把飯送到向陽的土地上去,田官十分高興。
舉例
殊不知,七月流火並不表示天氣酷熱,而是說酷暑減退,天氣轉涼的意思。
熟悉東方的朋友應該都知道,較近較火的就是“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這句話了。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天氣轉涼,記得添衣。
“七月流火”出自《詩經·國風·豳風》壹節,意思是到了農歷的七月,大火星不在南中天,而是向西下沈了,說明天氣開始轉涼了。大家看了我解釋,可能不大明白:大火星是火星嗎?為什麽大火星西沈天就轉涼了?
要想明白以上問題,就得先說說古代天文學的知識。古人沒有我們現在這麽多高科技產品,他們完全依靠實際觀察天體運行,用心記錄分析天體運行和人們生活的關系,從而產生了中國特色的古代天文學。古人把黃道和赤道周邊的星星,根據他們的運行軌跡,將其分為二十八星宿。說的二十八宿,大家恐怕不陌生吧,至於二十八宿都是什麽,我在這裏啰嗦壹下,二十八宿是:東方青龍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鬥、牛、女、虛、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
“七月流火”中的“火”就是青龍七宿中的心宿二,又名“大辰”、“大火”、“龍星”。相傳上古時期,帝嚳高辛氏封其長子閼伯於商丘,閼伯是堯帝時的火正,以火紀時,祭祀大火。商丘是商朝的發跡地,商王以此星為龍星。大火星可不是現在所說的火星,因為他的光火紅,古人稱其為大火星,他也是天蠍座中的較亮的星。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觀察壹下,農歷六月這顆大火星在正南天,到了七月,大火星就西沈了,天氣逐漸變涼了。
“七月流火”後面還有“八月未央,九月授衣。”說的是西周時期,奴隸們辛苦勞作和生活的場景。現在好多人望文生義,斷章取義,將“七月流火”理解為公歷七月,天氣熱的像大火在流動,就與“七月流火”的真實意思偏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