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竹子的特性與賢者相似,為什麽呢?竹子的根很牢固,憑著牢固的根可以樹立品德。有道德修養的人看見它的根,就會想到意誌堅定不移的人。竹本性挺直,憑著挺直的本性可立身;有道德修養的人看見它挺直的本性,就會想到處事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內心是空的,憑著心空可以體驗道(的存在);有道德修養的人看見它的空心,就會想到虛心求道者。竹子的節很堅貞,憑著堅貞的節可以立誌,有道德修養的人看見它的節,就會想到砥礪名節、無論危險還是平安都始終如壹的人。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有道德修養的人大多都會種上竹子作為他們庭院的充實物。
貞元十九年的春天,我因為科舉考試及第,被授以校書郎的職務,開始在長安尋求借居的處所,找到了地處常樂裏的前任相國關先生的私人住宅的東亭住下來。第二天,走到亭東面靠南方的壹個角落,在那裏看到了壹叢竹林,枝葉受到損壞,顯得沒有姿態。向壹位姓關的老人詢問這是為什麽,他說:這竹是相國親手栽的。後來,關相國離開了相國府,別的人借住在裏面,從此做竹筐的人去砍它(用來做竹筐),做掃帚的人去割它(用來做掃帚),砍掉之後乘下的竹子,高不足壹尋(古代八尺為壹尋),數目不過壹百。再加上雜草雜樹長在竹林裏,茂盛的雜樹和纖細的雜草長在壹起,再也沒有竹子的樣子了。我痛惜這些竹子曾經為長者親手所植,卻被俗人看低,被砍伐棄置成這個樣子,但竹的本性還在。於是砍掉雜樹割掉雜草,清除其中的臟物,給過密的地方增大空隙,給它們的根部培上土,不到壹天就完成了這項工作。在這種情況下,太陽出來的時候有清涼的竹蔭,風吹過來的時候有清越的聲音。竹影隨風搖擺,顯出很高興的樣子,好像是對它們的際遇有所感激。
啊!竹子是植物(尚且如此),對於人會怎麽樣呢?因為它有同賢者相似而有人能愛惜它們,給它們培好土好好種植它們,更何況真正的賢者呢?既然這樣那麽竹子同草木相比,就同賢者和壹般人相比是壹樣的。啊!竹子不能自己使自己與其它草木不同,只有人能使之與壹般草木不壹樣。賢者也不能自己使自己與壹般人不同,只有任用賢者的人才能使他們與壹般人不壹樣。所以寫下這篇《養竹記》,寫在亭子的墻上,以留待日後居於這裏的人看,也希望統治者(用賢者)能看到這篇文章。
2. 文言文的翻譯文言文:司馬溫公(司馬光)幼時患記憶不若人,群居講習,眾兄弟既成誦,遊息矣;獨下幃絕編,迨能倍誦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遠,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也。溫公常言:“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⒈翻譯:A.獨下幃絕編,迨能倍誦乃止。 B.用力多者收功遠。
⒉解釋句中的字:A.患記憶不若人 [患]: B.眾兄弟既成誦 [既]: C.乃終身不忘也 [乃]: D.或在馬上 [或]: ⒊在下列句中加壹個逗號:司 馬 溫 公 幼 時 患 記 憶 不 若 人 ⒋能概括本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文中"獨下幃絕編"是說司馬光勤奮苦讀的,有壹個類似的成語是_________。
3. 古文翻譯 隋文帝殺宇文氏子孫自古以來,(君主)得到天下沒有比隋文帝更容易的。他憑借著後妃父親的親緣關系,又正當周宣帝早逝,勾結鄭譯等人偽造聖詔入輔政之職,只安穩地坐著就奪取了帝位。當時雖然有尉遲迥、宇文胄、石愻、席毗、王謙、司馬消難等人起兵企圖匡復周室基業,無奈隋文帝借著周朝的國力,不到半年就把他們全部消滅了。從那時開始,他大權在握,將宇文氏子孫依次誅殺,幾乎滅種。現在依據周書記載考證如下:
周文帝的兒子,除了宋公宇文震、譙王宇文儉、冀公宇文通早先死了,衛王宇文直早先因犯罪被殺之外,趙王宇文招、陳王宇文純、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達、滕王宇文逌皆被隋文帝所殺。並且又壹並殺掉了宇文招的兒子宇文員、宇文貫、宇文幹銑、宇文幹鈴、宇文幹鑒等人;宇文純的兒子宇文謙、宇文讓、宇文議等;宇文盛的兒子宇文忱、宇文悰、宇文恢、宇文懫、宇文忻等人;宇文達的兒子宇文執、宇文轉等人;宇文逌的兒子宇文佑、宇文裕、宇文禮、宇文禧等人。宇文震的兒子宇文實、宇文儉的兒子宇文幹惲、宇文通的兒子宇文絢也在被殺之列。從那時起周文帝的子孫就都死盡了。
節閔帝的兒子宇文康早先死了,他的兒子宇文湜也被殺了。從那時起節閔帝的子孫也殺盡了。 明帝的兒子畢王宇文賢、酆王宇文貞都被殺了。壹並殺了宇文賢的兒子宇文宏文、宇文恭道、宇文樹娘等;宇文貞的兒子宇文德文等人。從那時起明帝的子孫也殺盡了。 武帝的兒子漢王宇文贊、秦王宇文贄、曹王宇文允、道王宇文充、蔡王宇文兌、荊王宇文元都在被殺之列。壹並殺了宇文贊的兒子宇文道德、宇文道智、宇文道義等人;宇文贄的兒子宇文忠誠、宇文靖智、宇文靖仁等人。余下的人(指曹王宇文允、道王宇文充、蔡王宇文兌、荊王宇文元)本來無子。從那時起武帝子孫殺盡了。 宣帝的兒子靜帝已經被隋文帝所殺害了,余下的子嗣鄴王宇文衍、郢王宇文術都是幼年就被殺了。從那時起宣帝的子孫被殺盡了。
周朝的宗室內部的人:宇文胄因為起兵響應尉遲迥而被殺。另外宇文洽、宇文椿和兒子宇文道宗、宇文本仁、宇文鄰武和他的兒子宇文禮獻等人;宇文眾和他的兒子宇文仲和、宇文熟倫等人,都被殺了。只有宇文洛因為年紀尚幼,得封介國公,成為了隋朝的賓客。沒過多久,又被殺了。從那時開始宇文氏的宗族,也沒有在世的了。
竊取他人的國家,戕害別人的子孫到沒有遺留,這樣的殘忍慘毒,難道還有半點人心嗎! 其後隋文帝的五個兒子:
長太子楊勇被廢後賜死了,
次子煬帝被宇文化及所殺, 其次秦王楊俊早死, 其次越王楊秀被廢之後監禁起來,死於江都之難,
其次漢王楊諒因為謀反被誅。 五個兒子中除了秦王楊俊以外,沒有壹個不是死於非命的。
而楊勇的十個兒子中,楊儼被毒酒毒死了,楊裕、楊筠、楊嶷、楊恪、楊該、楊瞁、楊孝實、楊孝範都被貶到嶺南以外,受杖刑而死。 楊俊的子楊浩、楊湛和楊秀、楊諒的兒子,都被宇文化及所殺害了。
煬帝的三個兒子,長太子楊昭早死了,次子齊王楊暕、再次趙王楊杲都死於江都之難,他們兩個都沒有兒子。而楊昭的兒子代王楊侑為唐朝所立,沒過多久就禪位了,封為酅國公,不到數月就死了,次子燕王楊倓也被殺於江都,再次越王楊侗在東都稱帝,被王世充所殺害。於是煬帝之子孫也沒有遺留下來的了。 只有齊王楊暕有壹個遺腹子楊湣,跟隨蕭太後逃到了突厥,後來又歸順於唐朝,官至尚衣奉禦,楊氏的子孫僅這壹條血脈延續下來。而煬帝的死,又恰巧是借壹姓宇文的人的手所為。(宇文化及與周同姓,卻並非同宗。)這難道不是天理報應的明顯證據嗎!
4. 求翻譯文言文王子服是莒縣羅甸人,早年喪父,聰明靈活。
十四歲入學宮。母親十分愛她,平常不叫他到野外遊玩。
與蕭氏定了婚,蕭氏未婚即死,所以求婚未就。 這年趕上正月十五,他舅舅有壹個兒子叫吳生,邀他同去遊玩。
兩人剛到村外,舅家仆人跑來,招呼吳生回去。王子服見遊女如雲,乘興獨自遨遊起來。
有壹女郎偕壹婢女,輕巧的捏著壹枝桃花,榮華絕代,笑容可掬。王子服呆呆註視,竟忘了禮節。
女郎過去數步,回頭對婢女說:“這兒郎眼睛灼灼,好像個賊!”把花扔到地上,笑語自去。 他把花拾起來,悵然若失,如神魂離殼,怏怏的返回。
到了家,把花藏到枕頭底下,倒頭便睡,不說不吃,母親十分憂慮。做過了禱告,見他更加厲害,身體大大消瘦。
叫醫生來診視,開藥發汗,見他忽忽若迷,母親撫問根由,默然不語。 這天,正好吳生來了,王母暗地囑咐他追問根由。
吳生到了床前,王生見到他不禁淚如雨下。吳生坐下安慰勸解他,漸漸追問他病的根由,王生都說了出來,並求他出主意。
吳生笑著說:“您也太癡了,這種願望有什麽難以實現的呢?我壹定代妳訪查壹下,在野外步行,肯定不是大家閨秀,如果沒有訂嫁,事情就妥了。不然,豁出去給他重禮,壹定能成。
只等妳痊愈,成事在我。”王生聽說,不覺解了郁悶之愁。
吳生出來告訴王母緣由。 吳生到處打聽那女子的住處,可到處查訪,並無蹤跡。
王母大為憂慮,也無什麽辦法。但自從吳生去後,王生卻愁榮頓開,也略維吃了壹點飯。
過了幾天,吳生來了。王生問怎麽樣了?吳生欺哄他說:“已經找到了,我以為是什麽人,卻是我姑姑的女兒,即妳的姨妹,現在還待字閨中,雖是內親,婚姻有嫌,但把實情告訴她,沒有不願意的。”
王生眉開眼笑,急忙問:“住在什麽地方?”吳生詭辯地說:“西南山中,離這裏三十多裏。”王生又再囑咐他急辦,吳生答應脫身走了。
王生由此飲食漸增,身體壹天天復原了。探看枕底,花雖已枯,可還沒有雕落。
手捏梅花,凝思玩賞,好像見了真人壹般。嗔怪吳生不來,寫信去叫他來,吳生托故不肯來。
王生恚怒,悒悒不歡。母親怕他舊病復發,急著替他說親,可剛與他說,即搖頭不願,只每天盼吳生來。
吳生又始終無消息,他更加怨恨他。轉念壹想,三十裏路不是太遠,何必依賴別人,袖揣梅花,賭氣自往,可家裏人不知道。
自己孤單行路,也沒有問路的人,只往南山而去。 大約行了三十裏,見亂山叢叢,空中翠氣飄飄,肌膚爽快,寂無行人,只有鳥道。
遙望山谷低下,叢花亂樹之中,隱隱約約有壹個小村落。他下山進了村子,見房子不多,都是茅屋,可風格獨具,整潔優雅。
靠北邊壹家,門前卻是絲柳,墻內桃花更繁,中間參雜有修竹,野鳥嘰嘰喳喳鳴叫其中。他以為是人家園亭,不敢冒然進去,回頭見對門的壹戶門前,有壹塊潔凈光滑的巨石,因此坐下稍微歇壹下。
壹會兒,聽到墻內有壹女子長聲招呼:“小榮!”其聲音嬌細,他正凝神細聽間,見壹女郎從東到西,手拈壹朵杏花,低頭自己往頭上插,擡頭看見王生,隨即不再插,含笑拈花而入。仔細壹看,正是十五在途中見到的女子,心裏十分高興。
但想沒有理由進去,想叫姨母,又不知是不是地方,怕弄錯了。門外有沒有人可問,坐在石上徘徊不定,從早晨到太陽西斜,兩眼呆望,忘了饑渴。
不時見女子露出半個臉來窺探,好像奇怪他為什麽不走。 忽然,壹個老婆婆拄著拐杖走出來,看到王生問:“妳是那裏的郎君?聽說從早晨就來了,壹直到現在,想幹什麽?莫非不饑餓嗎?”王生急忙起來施禮,回答說:“將盼親戚。”
老婆婆耳聾聽不清,他又大聲說了壹遍,婆婆才又問:“貴戚姓什麽?”王生不能回答。婆婆笑著說:“奇怪,妳自己都不知道姓名,探什麽親?我看妳,也是個書呆子,不如跟我來,給妳點飯吃,我家中有床讓妳休息。
待命天早晨再回去,問好姓氏,再來探訪也不晚。”王生這才覺得肚子饑俄,想吃飯。
又壹想,從此可以接近麗人,大為高興,跟著婆婆進去了。見院子裏白石砌路,夾道上落花紛紛,墜落到石階上,去著往昔,又進了壹個門,見豆角棚,花架滿庭院,引客入舍,粉壁光明如鏡,窗外海棠枝的花朵,探到室中。
坐席、茶幾,床鋪沒有不潔凈的。剛剛坐定,就見有人從窗外隱隱約約的窺探。
婆婆招呼道:“小榮,趕快來做飯!”外邊有壹婢女,高聲答應。 坐時,他詳談了他的家世。
婆婆問:“郎君的外祖父,莫不是姓吳?”他回答:“是啊。”婆婆吃驚的說:“妳是我的外甥!妳的母親是我的妹子,近年來,因家裏貧窮,又無三尺男子頂柱,遂至於音信不通。
外甥長這麽大了,還不認識呢?”王生回答說:“這次來,就是為了找姨母,匆忙而來,連姓氏也忘了。”婆婆說:“老身姓秦,我沒有生育,現存壹個女兒,也是妾生的。
他的母親改嫁了,遺留給我撫養。這孩子也不很粗魯,但少教訓,整天嬉笑不知愁。
壹會兒,讓她來拜見妳互相認識壹下。” 壹會兒,婢女做好了飯,都是肥雞肥鴨之類。
婆婆勸他自己吃,後女子來收拾餐具。婆婆說:“叫寧姑來。”
婢女應聲而去。 過了很久,聽到窗外有隱隱約約的笑聲。
婆婆招呼道:“嬰寧,妳的姨兄在此。”。
5. 現代用的漢字及我們日常說話是有壹個演變還是說就是從古至今都是這樣我個人的觀點是這樣的:所謂文言文壹開始只是古人為了節約紙張的說話方式,後來,文人們為了彰顯自己淩駕於平民階級之上所以日常說話也可能會用文言文,但是不會是完全的文言文,我認為是文言文+白話的可能性更大些,畢竟人們之間日常說話不能在讓對方思考很多時間去理解自己的意思。
另外,剛說過,在古代直接說文言文大多是文人們為了顯擺的行為,大多數人是沒有也沒有能力讀書的,所以對於大多數人日常說話還應該是白話文。中國近代列強入侵,不可避免的對我們的文化和日常行為進行了沖擊,從那時起的古文就可以看出,文言文的古板及晦澀都在改變,所以我覺得從那時起白話文的普及開始變快,另外因為戰亂文言文的普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至於內地和臺灣的說話方式問題,我認為僅僅六七十年的時間不會造成太大的不同的,而且雖然兩岸關系不太好,也不會是兩對方的聲音都聽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