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翼而飛成語解釋:意思是比喻東西突然不見了,也比喻事情傳播得很迅速。
壹、基本釋義
不翼而飛(拼音:bù yì ér fēi)意思是比喻東西突然不見了,也比喻事情傳播得很迅速;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定語、狀語。是壹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管子·戒》。
二、最早出處
桓公將東遊,問於管仲曰:我遊猶東由轉斛,南至瑯邪。司馬曰,亦先王之遊已,何謂也?管仲對曰:“先王之遊也,春出,原農事之不本者,謂之遊;秋出,補人之不足者,謂之夕國。夫師行而糧食其民者,謂之亡;
從樂而不反者,謂之荒。先王有遊夕之業於人,無荒亡之行於身。”桓公退,再拜命曰:寶法也!管仲復於桓公曰:“無翼而飛者,聲也;無根而固者,情也;無立而貴者,生也。公亦固情謹聲,以嚴尊生,此謂道之榮。”
三、成語故事
齊桓公想就自己出遊的事征求管仲的意見,便問道:“我這次出遊,想要東到芝罘,南至瑯邪。司馬提出意見說,也應該像先王出遊時壹樣。這是什麽意思呢?”管仲回答說:“先王出遊,春天外出,調查農事經營上是否有困難,叫做‘遊’;秋天外出,補助居民中生活上的不足,叫做‘夕’。
那種人馬出行而吃喝老百姓的,叫做‘亡’;盡情遊樂而不知道回來的,叫做‘荒’。先王有遊、夕這兩種情況,自己卻從沒有荒、亡的行為。”桓公退後拜謝說:“這是寶貴的法度。”
管仲又接著告誠桓公說:“沒有羽翼而能飛的是語言,沒有根底而能鞏固的是感情,沒有地位而能尊貴的是心性。您也應該鞏固感情,謹慎言語,以嚴守尊貴的心性。這就叫道的發揚。”桓公再次拜謝管仲,認為他說得非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