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吳* *之源的《二十年來目睹的奇特現狀》第七十回。
解讀欲望:想要;捕捉:捕捉;所以:有意;縱:放手。故意讓他先走,讓他猝不及防,完全暴露,然後抓住他。
欲擒故縱的歷史典故
東晉末年,幽州太守王君企圖謀反篡位。晉軍大將聽到這個消息後,計劃消滅王軍..但王軍如此強大,石勒蘇益格怕壹時難以取勝,決定欲擒故縱。石勒蘇益格——商人帶來大量珍珠珍寶贈送給王君,並上書王君,說:“如今國勢衰微,中原無主。天下只有妳是大人物,有資格當皇帝。”王軍信了。就在這時,王軍有個部下叫尤統,伺機反叛王軍,想找石勒蘇益格當靠山。石勒殺了尤統,把他的頭給了王君,王君大為感動。
公元314年,石勒聽說幽州遭受水患,民怨沸騰,士氣浮動,親自帶兵攻打幽州。這年四月,石勒蘇益格的部隊到了幽州,王軍還蒙在鼓裏。他以為石勒蘇益格會來支持他當皇帝,他不會想到打仗。突然被石勒蘇益格士兵俘虜,如夢方醒。
欲擒故縱,從小到大。
欲擒故縱是對付暫時強大的對手的有效策略。故意表現出順從,以便讓對手放松警惕,等到自己處於不利境地,很容易事倍功半。欲擒故縱,“擒”是目的,“縱”是方法。古人有句話叫“追兵”,其實不是不追,而是看怎麽追。如果妳把敵人逼急了,他就會集中力量拼命反擊。不如暫時麻痹敵人,慢慢滲透使敵人失去警惕,放松鬥誌,然後伺機殲滅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