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星戴月(拼音:pī xīng dài yuè)是壹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元·鄭廷玉《冤家債主》。“披星戴月”的原義是身披星星,頭頂月亮;形容連夜奔波或早出晚歸,十分辛苦;在句子中可充當作謂語、定語。
成語寓意
巫馬期身披星光,頭頂月光。早出晚歸,辛勤工作,不分晝夜地奔波。從故事中可以看出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講究方式方法很重要。方式方法用對了,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而方法用錯了,則有可能事倍功半。宓子賤和巫馬期不同的做法就是最好的例子。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披星戴月”在句子中可充當作謂語、定語;形容連夜奔波或早出晚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