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聲色
拼音
bù dòng shēng sè 123
含義
動:變動;聲:言談;色:臉色。不讓感情、想法從說話聲音、語氣和臉色上流露出來。形容態度鎮靜。也形容輕而易舉,不費氣力。
解析
“不動聲色”和“不露聲色”都有不讓感情、想法、打算從說話和臉色流露出來的意思。“不動聲色”常指在緊急情況下說話神態如常,形容鎮靜自若;“不露聲色”不能。“不動聲色”還能表示不聲不響,臉色不變;“不露聲色”也不能。
示例
① 蔣子龍《拜年》:“沖他開壹個親熱而討好的玩笑,他也不動聲色,軟硬不吃,不進油鹽。”
② 峻青《女英雄孫玉敏》:“孫玉敏並沒有灰心……卻在暗暗地不動聲色地苦練著槍法。”
出處
① 宋·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至於臨大事,決大議,垂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於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矣。”
②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六回:“宋江見這三路軍兵,盡皆退了。大驅宋軍人馬,奔來奪取幽州。不動聲色,壹鼓而收。”
近義詞
① 不露聲色
② 無動於衷
③ 行若無事
反義詞
① 怒形於色
② 喜形於色
③ 聲色俱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