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刺在背(拼音:máng cì zài bèi)是壹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東漢·班固《漢書·霍光傳》。
資料擴展:
芒刺在背(拼音:máng cì zài bèi)是壹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東漢·班固《漢書·霍光傳》。“芒刺在背”的原義是像芒和刺紮在背上;比喻因畏忌而極度不安;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定語、賓語;用於感知動詞後。
成語典故:
公元前87年漢武帝死後,年僅八歲的小兒子劉弗陵即位,史稱漢昭帝。按照武帝的遺詔,由大司馬大將軍霍光、禦史大夫桑弘羊等輔政,掌握朝廷軍政大權。
霍光忠於漢皇室,曾采取壹系列措施,使西漢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但他又利用手中的權力,排斥與自已意見不同的人,把桑弘羊等處死,甚至威逼反對他的壹些皇親國戚自殺,從而使他威名大震。
昭帝的壽命不長,二十壹歲就死了。他沒有兒子,於是霍光把武帝的孫子劉賀立為皇帝。後來,霍光發現劉賀生活放蕩不堪,整天尋歡作樂,經與大臣們商量,把劉賀廢掉,另立武帝的曾孫劉詢為帝。這就是漢宣帝。
劉詢的祖父劉據,是武帝的太子,後來涉及到壹個事件,連同全家被殺。當時劉詢還是嬰兒,由於壹個獄吏的營救,才幸免於難,後寄養在民間外祖母家。劉詢因為從小在民間生活,所以懂得壹些生活的艱難。
不過劉詢也非常清楚,霍光的權勢很大,自己的生死存廢完全取決於他,因此對他很害怕。劉詢即位後做的壹件大事,就是去謁見祖廟。到了那壹天,宣帝乘坐壹輛裝飾華麗的馬車,霍光就坐在馬車壹側陪侍。皇帝見霍光身材高大,臉容嚴峻,不由自主地覺得非常畏懼,惶恐不安,就像有芒刺在背上那樣難受。
此後,宣帝見到霍光,總是小心翼翼。公元前68年霍光病死,乘車時再也沒有他來陪侍,宣帝才感到無拘無束,行動自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