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與朱暉同縣的張堪壹直很有名氣,曾經在太學見過朱暉,很器重他,把他當做朋友對待,於是就握著朱暉的手臂說:“我想把妻子兒女托付給朱先生”。朱暉認為張堪是前輩,只是拱手沒有敢應承,從此兩人再也沒有見面。張堪死後,朱暉聽說張堪的妻子兒女生活貧困,於是親自前往探視,送去豐厚的錢款救濟。朱暉的小兒子覺得奇怪,問道:“父親您不和張堪為友,往常也不曾互通信息,我們私下對您的行為感到奇怪啊。”朱暉說:“張堪曾經對我說過知己的話,我銘記在心上了。”
本故事選自《後漢書·朱暉傳》。原文“初,暉同縣張堪素有名稱,嘗於太學見暉,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暉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暉以堪先達,舉手未敢對,自後不復相見。堪卒,暉聞其妻子貧困,乃自往候視,厚賑贍之。暉少子怪而問曰:“大人不與堪為友,平生未曾相聞,子孫竊怪之。”暉曰:“堪嘗有知己之言,吾以信於心也。”
這個成語蘊含著令人感動的典故,現在的人們比喻雙方感情較好的最佳詞語。
作者簡介
範曄(398年—445年),字蔚宗,順陽(今河南南陽淅川)人,南朝宋史學家、文學家。
範曄出身士族家庭,元熙二年(420年),劉裕代晉稱帝,範曄應招出仕,任彭城王劉義康門下冠軍將軍、秘書丞;元嘉九年(432年),因得罪劉義康,被貶為宣城太守,於任內著寫《後漢書》。元嘉十七年(440年),範曄投靠始興王劉浚,歷任後軍長史、南下邳太守、左衛將軍、太子詹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因參與劉義康謀反,事發被誅,時年四十八歲。
範曄才華橫溢,史學成就突出,其《後漢書》博采眾書,結構嚴謹、屬詞麗密,與《史記》、《漢書》、《三國誌》並稱“前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