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白黛黑
粉白黛綠
粉白墨黑
粉骨糜身
粉骨碎身
粉骨捐軀
粉骨糜軀
粉面含春
粉面油頭
粉墨登場
粉面朱唇
粉墻朱戶
粉身碎骨
粉飾場面
粉飾門面
粉飾太平
粉身灰骨
粉妝銀砌
粉妝玉砌
粉妝玉琢
粉裝玉琢
搓粉團朱
搓粉摶朱
滴粉搓酥
蝶粉蜂黃
傅粉何郎
傅粉施朱
紅粉青蛾
紅粉青樓
金粉豪華
抹粉施脂
弄粉調脂
弄粉調朱
花林粉陣
灰身粉骨
齏身粉骨
六宮粉黛
綺羅粉黛
柔腸粉淚
碎骨粉身
碎骨粉屍
碎身粉骨
桃腮粉臉
油頭粉面
言無粉飾
朱唇粉面
朱顏粉面
搽油抹粉
擦脂抹粉
搽脂抹粉
斷金零粉
何郎傅粉
六朝金粉
六朝脂粉
面如傅粉
施丹傅粉
施朱傅粉
摶香弄粉
調脂弄粉
調朱傅粉
調朱弄粉
塗脂傅粉
塗脂抹粉
勻脂抹粉
帶東字 成語:
不識東家
“不識東家丘”的略語。相傳孔子西家有愚夫,不識孔子為聖人,稱之為“東家丘”,後以“不識東家”謂不識近鄰是聖賢。
南金東箭
古時以南方的金石和東方的竹箭為華美貴重之物。後因以比喻優秀傑出的人才。
付之東流
唐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詩:“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東流,指向東流入大海的江河。後因以“付之東流”或“付諸東流”比喻完全葬送或落空。
付諸東流
見“付之東流”。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謂初雖有失而終得補償。東隅,日所出處;桑榆,落日所照處。
宋玉東墻
戰國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賦》謂宋玉東鄰有壹女,姣好為楚國之冠,登墻窺視宋玉三年而宋玉不與之交往。後因以“宋玉東墻”喻指貌美而多情的女子。
東山之誌
指隱居的念頭。
東山再起
《晉書·謝安傳》載:安少有重名,“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並以疾辭。”隱居會稽東山,年逾四十復出為桓溫司馬,累遷中書令、司徒等要職,晉室賴以轉危為安。後以“東山再起”指退隱復仕或失勢後重新得勢。
東山高臥
謂安然隱居。
東山復起
同“東山再起”。
東支西吾
謂說話辦事含糊敷衍。
東方千騎
①《玉臺新詠·古樂府〈日出東南隅行〉》:“東方千餘騎,夫壻居上頭。”本為詩中女主人公羅敷誇其夫婿顯貴出眾之詞,後因以“東方千騎”、“東方騎”指代新婿。②泛指身分煊赫者。
東方不亮西方亮
比喻這裏行不通,別的地方尚有回旋余地。
東央西告
謂到處懇求。
東央西浼
謂到處懇求請托。
東市朝衣
漢景帝時,禦史大夫晁錯被讒,“衣朝衣斬東市。”事見《史記·吳王濞列傳》、《漢書·晁錯傳》。後因以“東市朝衣”為朝臣被殺之典。
東西易面
謂東西方向顛倒。漢賈誼《新書·審微》:“事之適亂,如地形之惑人也,機漸而往,俄而東西易面,人不自知也。故墨子見衢路而哭之,悲壹跬而繆千裏也。”後以喻是非顛倒,視聽淆亂。
東西南北
①四方。泛指到處,處處。②指普天下。③謂飄流在外,居處無定。④指分散四方。⑤指方向。
東西南北人
《禮記·檀弓上》:“孔子既得合葬於防,曰:‘吾聞之,古也墓而不墳。今丘也,東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識也。’於是封之,崇四尺。”鄭玄註:“東西南北,言居無常處也。”後因以“東西南北人”謂居處無定之人。
東西南北客
見“東西南北人”。
東西南朔
見“東西南北”。
東向而望,不見西墻
《呂氏春秋·去尤》:“東面望者,不見西墻;南鄉視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後因以“東向而望,不見西墻”比喻主觀片面,顧此失彼。
東扶西倒
形容力不能支,扶不起來。
東扯西拉
形容說話離題,沒有中心。
東扯西拽
①謂事情互相糾纏。②猶言拆東補西。
東走西撞
同“東奔西撞”。
東走西顧
謂邊跑邊回顧。表示念舊。
東抄西襲
胡亂抄襲別人的文章。
東投西竄
同“東奔西走”。
東完西缺
謂短缺,不完備。
東抹西塗
見“東塗西抹”。
東拉西扯
①東湊壹言,西湊壹語。形容說話或寫文章雜亂無章。②謂從各處拾取得來。
東奔西向
謂各奔東西,互不相關。
東奔西走
謂到處奔波。
東奔西逃
同“東逃西竄”。
東奔西跑
同“東奔西走”。
東奔西撞
形容無固定目標,到處亂闖。
東奔西竄
同“東逃西竄”。
東來西去
謂行人來來往往。
東征西怨
語本《書·仲虺之誥》:“惟王不邇聲色,不殖貨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賞……東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本謂商湯向壹方征伐,則另壹方人民埋怨他不先來解救自己。後因以“東征西怨”謂帝王興仁義之師為民除害,深受百姓擁戴。
東征西討
謂四處征伐。
東兔西烏
謂月亮東升,太陽西落,表示時光不斷流逝。古代神話中說太陽中有三足金烏,月亮中有玉兔,因以烏、兔代指日月。
東門逐兔
見“東門黃犬”。
東門黃犬
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誣陷,論腰斬鹹陽市。臨刑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事見《史記·李斯列傳》。後以“東門黃犬”作為官遭禍,抽身悔遲之典。
東床之選
謂佳婿的人選。
東床坦腹
南 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郤太傅在京口,遣門生與王丞相書,求女壻。丞相語郤信:‘君往東廂,任意選之。’門生歸白郤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 來覓壻,鹹自矜持;唯有壹郎在東床上坦腹臥,如不聞。’郤公雲:‘正此好!’訪之,乃是逸少,因嫁女與焉。”按,《晉書·王羲之傳》述此事,作“惟壹人在 東床坦腹食”。後因以“東床坦腹”代指女婿。
東床佳婿
同“東床嬌婿”。
東床姣婿
同“東床嬌婿”。
東床嬌客
同“東床嬌婿”。
東床嬌婿
對女婿的美稱。
東床擇對
謂擇婿。
東拼西湊
①同“東挪西湊”。②謂從多方把零星事物拼湊在壹起。
東挪西借
同“東挪西湊”。
東挪西湊
謂各處挪借,湊集款項。
東挪西撮
同“東挪西湊”。
東南之秀
謂東南地方的傑出人才。
東南之美
謂東南人物中之佼佼者。
東南之寶
謂東南地區的傑出人才。
東南竹箭
《爾雅·釋地》:“東南之美者,有會稽之竹箭焉。”後因以“東南竹箭”比喻優秀人才。
東歪西倒
形容身不由己,傾斜不穩。
東砍西斫
謂四面激戰。
東逃西竄
四處逃亡;四處逃避。
東食西宿
《藝文類聚》卷四十引漢應劭《風俗通》:“齊人有女,二人求之。東家子醜而富,西家子好而貧。父母疑不能決,問其女,定所欲適……女雲:‘欲東家食,西家宿。’”後因以“東食西宿”比喻貪得之人唯利是圖。
東風人面
謂壹年壹度的春風依舊,而當年邂逅含情之人卻不得重見。有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典。
東風入律
謂春風和暢,律呂調協。常用以稱頌盛世。
東風吹馬耳
見“東風射馬耳”。
東風射馬耳
東風吹過馬耳邊。比喻充耳不聞,無動於衷。
東風過耳
見“東風射馬耳”。
東怨西怒
謂任意指責別人。
東施效顰
《莊 子·天運》:“故西施病心而矉其裏,其裏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裏。其裏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絜妻子而去之走。”成玄英疏:“西 施,越之美女也,貌極妍麗。既病心痛,嚬眉苦之。而端正之人,體多宜便,因其嚬蹙,更益其美。是以閭裏見之,彌加愛重。鄰裏醜人見而學之,不病強嚬,倍增 其醜。”後因以“東施效顰”嘲諷不顧本身條件而壹味模仿,以致效果很壞的人。亦為模仿別人的謙語。顰,同“矉”,蹙眉。
東差西誤
謂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差池、錯誤。形容辦事不得力。
東穿西撞
同“東奔西撞”。
東挨西撞
同“東奔西撞”。
東倒西歪
①形容身不由己,傾斜不穩。②有的倒,有的歪。形容建築物等破舊不牢固。
東討西伐
同“東征西討”。
東討西征
同“東征西討”。
東郭先生
小說《中山狼傳》中的人物。其因救助被人追逐的中山狼,反而幾乎被狼所害。後常用以比喻不分善惡,濫施仁慈的人。參閱明馬中錫《中山狼傳》。
東海逝波
東逝大海的波濤。比喻大勢已去,無法挽回。
東海揚塵
晉葛洪《神仙傳·麻姑》:“麻姑自說雲:‘接侍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向到蓬萊,水又淺於往者會時略半也,豈將復還為陵陸乎?’方平笑曰:‘聖人皆言海中復揚塵也。’”後因以“東海揚塵”喻世事巨變。
東海撈針
猶言大海撈針。形容極難達到目的。
東海鯨波
東海上的洶湧波濤。比喻來自東方的侵略。
東流西落
見“東播西流”。
東家西舍
猶言左鄰右舍。
東家效顰
見“東施效顰”。
東閃西挪
形容有所畏懼,躲躲閃閃。
東捱西問
謂四處探問、打聽。
東掩西遮
謂左右遮掩,隱瞞真相。
東偷西摸
謂暗中幹不正當的事。
東徙西遷
同“東遷西徙”。
東猜西揣
謂多方猜測。
東猜西疑
謂胡亂猜疑。
東望西觀
同“東張西望”。
東張西望
向四處張望。
東張西張
同“東張西望”。
東張西覷
同“東張西望”。
東揚西蕩
謂飄泊無定。
東搜西羅
到處尋找搜集。
東脧西望
同“東張西望”。
東跑西顛
同“東奔西走”。
東道主
春秋時,晉秦合兵圍鄭,鄭文公使燭之武說秦穆公,曰:“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事見《左傳·僖公三十年》。鄭在秦東,接待秦國出使東方的使節,故稱“東道主”。後因以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東道主人
見“東道主”。
東勞西燕
喻離別。勞,伯勞。鳥名。語本《樂府詩集·雜曲歌辭八·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後亦以“東勞西燕”比喻來自不同方向的同路人。
東遊西逛
同“東遊西蕩”。
東遊西蕩
謂到處遊蕩。亦以形容不務正業。
東窗事犯
見“東窗事發”。
東窗事發
據 明田汝成《西湖遊覽誌餘·佞幸盤荒》載,宋元間傳說,秦檜欲殺嶽飛時,曾與妻子王氏在東窗下密謀。後檜遊西湖,舟中得疾,見壹人披發厲聲曰:“汝誤國害 民,吾已訴天,得請矣。”檜死後,在地獄備受諸苦。王氏給他做道場,並派道士去探望他,他對道士說:“可煩傳語夫人,東窗事發矣。”後因以“東窗事發”或 “東窗事犯”概指此事。亦用以喻陰謀敗露,自食惡果。
東窗計
謂謀害忠良的陰謀詭計。
東窗消息
見“東窗計”。
東補西湊
同“東挪西湊”。
東馳西撞
同“東奔西撞”。
東馳西騁
同“東奔西走”。
東馳西擊
謂指揮不統壹,幾路軍隊各自行動。
東碰西撞
同“東奔西撞”。
東零西散
形容零落分散。
東零西落
零散稀疏。形容衰敗。
東零西碎
謂零碎,分散,不集中。
東躲西藏
謂到處躲避藏匿。
東誆西騙
指到處說謊欺騙。
東塗西抹
① 謂婦女用脂粉打扮。②唐薛逢晚年宦途失意,曾策瘦馬赴朝。值新科進士列隊而出,前導責逢回避,逢笑,遣人答曰:“報道莫貧相!阿婆三五少年時,也曾東塗西 抹來。”見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題名遊賞賦詠雜記》。本以婦女裝飾為喻,謂自己少年時亦曾憑文章取進士。後用為自己寫作或繪畫的謙詞。③胡寫亂塗; 輕率下筆。④比喻不從根本著手。
東滾西爬
形容潰逃時的狼狽相。
東踅西倒
形容行走艱難。
東鳴西應
謂各方面互有聯系,互相影響。
東敲西逼
各處敲詐逼迫。
東鄰西舍
見“東家西舍”。
東播西流
謂流落四方。
東撙西節
謂從各方面節省。
東撈西摸
謂盲目地四處求索。
東挦西撦
謂到處張羅。
東蕩西除
猶言東征西討。
東蕩西馳
猶言東征西討。
東橫西倒
形容雜亂。
東遷西徙
謂四處遷移,居止不定。
東磕西撞
猶言東奔西撞。
東箭南金
比喻優秀的人才。
東沖西決
形容洪水四處沖決泛濫。
東沖西突
謂四處沖鋒突擊。
東沖西撞
謂無把握地四處奔走尋找。
東談西說
謂議論的面很寬。
東趨西步
謂相背而行。
東聲西擊
猶言聲東擊西。揚言要攻此方,實際卻攻彼方。
東藏西躲
見“東躲西藏”。
東瞧西望
同“東張西望”。
東獵西漁
謂處處涉獵而不專精。
東闖西踱
謂盲目地四處闖蕩。
東攔西阻
謂極力阻攔。
東飄西泊
謂四處漂泊,行蹤無定。
東飄西徙
謂到處漂流,遷徙無定。
東飄西蕩
①謂不固定,沒有著落。②謂無定向地漂浮。
東鱗西爪
謂畫龍時,這邊畫片龍鱗,那邊畫只龍爪,只見壹點,不見全身。比喻零碎,不全面。
日東月西
比喻遠隔兩地,不能相聚。
旭日東升
猶旭日初升。
河東三篋
語本《漢書·張安世傳》:“上行幸河東,嘗亡書三篋,詔問莫能知,唯安世識之,具作其事。後購求得書,以相校無所遺失。”後指亡失的書籍。
河東獅子
舊指妒悍的婦女。
河東獅子吼
宋 洪邁《容齋三筆·陳季常》:“陳慥字季常……自稱‘龍丘先生’,又曰‘方山子’。好賓客,喜畜聲妓,然其妻柳氏絕兇妒,故東坡有詩雲:‘龍丘居士亦可憐, 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師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按,河東是柳姓的郡望,暗指陳妻柳氏;師(獅)子吼,佛家以喻威嚴,陳慥好談佛,故東坡借佛家語以 戲之。後用以比喻妒悍的妻子發怒,並借以嘲笑懼內的人。
河東獅吼
見“河東獅子吼”。
抉目東門
見“抉目吳門”。
拆東補西
拆掉這裏去補那裏。比喻臨時勉強應付。
拆東墻補西墻
同“拆東補西”。
指東畫西
見“指東劃西”。
指東話西
猶言東拉西扯。謂說話文不對題或空言不實。
指東說西
①見“指東話西”。②猶言指桑罵槐。
指東劃西
亦作“指東畫西”。①謂說話東拉西扯。②比喻說話時以手勢比畫動作。
推東主西
猶言推三阻四。
朝衣東市
謂大臣就戮。典出《史記·袁盎晁錯列傳》:“上令晁錯衣朝衣斬東市。”
無面目見江東父老
語本《史記·項羽本紀》:“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檥船待……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壹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後以“無面目見江東父老”為羞見故鄉人之典實。
移東換西
比喻缺乏守壹持恒的鉆研精神。
移東就西
彼此隨時挪易。指只求於應付壹時,不作經久的打算。
移東補西
見“移東就西”。
聲東擊西
①表面上聲言攻打東面,其實是攻打西面。軍事上使敵人產生錯覺的壹種戰術。語出《通典·兵六》:“聲言擊東,其實擊西。”②形容動作、說話、行文等變化莫測。
西除東蕩
到處征剿。形容身經百戰。
西鶼東鰈
《史記·封禪書》:“東海致比目之魚,西海致比翼之鳥。”比翼鳥即鶼;比目魚即鰈。後以“西鶼東鰈”代稱四海珍異之物。
西顰東效
西施捧心、東施效顰。比喻以醜陋學美好而愈顯其醜。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三國演義》第四九回:“(孔明)密書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後因以“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比喻樣樣都準備好了,就差最後壹個重要條件。
紫氣東來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司馬貞索隱引漢劉向《列仙傳》:“老子西遊,關令尹喜望見有紫氣浮關,而老子果乘青牛而過也。”後遂以“紫氣東來”表示祥瑞。
買東買西
買各種物品。
道西說東
謂亂加談論。
道東說西
見“道西說東”。
遼東豕
《後漢書·朱浮傳》:“往時遼東有豕,生子白頭,異而獻之,行至河東,見群豕皆白,懷慚而還。若以子之功論於朝廷,則為遼東豕也。”後以“遼東豕”指知識淺薄,少見多怪。
避世墻東
《後漢書·逸民傳·逢萌》:“君公(王君公)遭亂獨不去,儈牛自隱。時人謂之論曰:‘避世墻東王君公。’”後用“避世墻東”謂隱居於市井販夫之中。
角巾東路
《晉書·羊祜傳》:“嘗與從弟琇書曰:‘既定邊事,當角巾東路,歸故裏,為容棺之墟。’”意謂辭官退隱,登東歸之路。後用以為歸隱的典故。
說東道西
說這說那,隨意談論各種事情。
說東談西
見“說東道西”。
銅山西崩,洛鐘東應
南 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殷荊州曾問遠公:‘《易》以何為體?’答曰:‘《易》以感為體。’殷曰:‘銅山西崩,靈鐘東應,便是《易》耶?’”劉孝 標註引《東方朔傳》:“孝武皇帝時,未央宮前殿鐘無故自鳴,三日三夜不止。詔問太史待詔王朔,朔言恐有兵氣。更問東方朔,朔曰:‘臣聞銅者山之子,山者銅 之母,以陰陽氣類言之,子母相感,山恐有崩弛者,故鐘先鳴。《易》曰“鳴鶴在陰,其子和之。”精之至也。其應在後五日內。’居三日,南郡太守上書言山崩, 延袤二十餘裏。”後以“銅山西崩,洛鐘東應”表示重大事件彼此互相影響。
馬耳東風
東風吹過馬耳。比喻充耳不聞、無動於衷或互不相幹。語出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詩之二:“世人聞此皆掉頭,有如東風射馬耳。”
馬首欲東
謂東歸;返回。語本《左傳·襄公十四年》:“欒黡曰:‘晉國之命,未是有也。余馬首欲東。’乃歸。”楊伯峻註:“秦兵在西,東則歸矣。”
齊東野語
《孟子·萬章上》載孟子弟子鹹丘蒙(齊人)問及舜為天子,堯率諸侯北面稱臣之說是否屬實,孟子答道:“此非君子之言,齊東野人之語也。”後以“齊東野語”比喻道聽途說、不足為憑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