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公才公望
拼音:gōng ?cái ?gōng ?wàng
簡拼:gcgw
解釋:才:才識;望:名望。才識名望可稱公輔的地位。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孔愉有公才而無公望;丁潭有公望而無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
示例:~當黑頭,姓名指顧書金甌。 清·沈曾植《陳庸庵尚書水流雲在圖冊》詩
語法:作賓語、定語;指相當於三公輔相的才識
成語故事:南朝時期,梁國的王暕年幼時,父親在齊國作太尉,太尉相當於三公、宰相等位。壹次王家宴客時,來的客人見了王暕就對其父親說:“公才公望在這孩子身上又看到了。”後來,王暕成年時也作了大官
公才公望 成語接龍
順接:望雲之情 望其肩背 望其肩項 望其項背 望古遙集 望子成名 望子成龍 望塵不及
順接:悲觀失望 不負眾望 不饜人望 遲回觀望 遲徊觀望 遲疑觀望 遲疑顧望 大喜過望
逆接:城北徐公 登明選公 砥節奉公 砥節守公 點滴歸公 廢私立公 割臂盟公 公門有公
逆接:公不離婆 公之於世 公之於眾 公之同好 公買公賣 公事公辦 公儀之操 公余之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