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毛不拔原來是指戰國思想家楊朱所倡導的“為我”、“貴己”、“貴生”學說。他反對墨子兼愛及儒家倫理主張,認為治國的大前提是既不損己為人,亦不損人為己。但這套思想在歷史上屢受非議,沒有受到重視。孟子說“楊子取為我,拔壹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後來“壹毛不拔”成為諷刺自私自利的成語,也常與“鐵公雞”連用。下面我整理了壹毛不拔成語典故,歡迎閱讀收藏。
成語資料
拼音yī máo bù bá
釋義連壹根汗毛也不肯拔出來。形容為人十分吝嗇,自私。
出處1.戰國·孟軻《孟子·盡心上》:“楊子取為我,拔壹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2.《笑林》:王笑曰:“看妳壹毛不拔,如何做人?”
近義斤斤計較、錙銖必較、錙銖必較、愛財如命。
反義壹擲千金、慷慨解囊。
用法貶義,用來形容人極度自私自利,自己的東西絲毫不肯拿出來。語法上壹般作謂語、定語。
燈謎最吝嗇的人——鐵公雞(壹毛不拔)
相關熟語上等牙刷、涼水煺雞、鐵公雞。
成語典故
出處《孟子·盡心上》
楊子取為我,拔壹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項放踵,利天下,為之。
釋義:壹根汗毛也不肯拔,比愉非常吝嗇自私。
故事:墨子,名翟,是站國時期的大思想家,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他主張“兼愛”,反對戰爭。
差不多與墨子同壹時期,有壹位叫楊朱的哲學家,反對墨子的“兼愛”,主張”貴生”“重已”,重視個人生命的保存,反對他人對自己的侵奪,也反對自己對他人的侵奪。
有壹次,墨子的學生離滑厘問楊朱道:“如果拔妳身上壹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處,妳幹不幹?”
“天下人的問題,決不是拔壹根汗毛所能解決得了的!”
離滑厘又說:“假使能的話,妳願意嗎?”
楊朱默不作答。
當時的另壹位大思想家、儒家學派代表孟子就此對楊朱和墨子作了評論:“楊子主張的是‘為我’,即使拔他身上壹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幹的,而墨子主張‘兼愛’,只要對天下人有利,即使自己磨光了頭頂,走破了腳板,他也是甘心情願的。”
成語故事
古代有個富翁,大家都叫他六叔,他十分吝嗇。由於他整天盤剝窮人,累得病倒了,差壹點昏死過去。三天後,他稍稍清醒了壹下,看見屋裏擠滿了送終的親友,想要表示什麽。他的大侄說:“六叔,是不是還有兩個親人沒見面?”他搖搖頭。二侄問:“是不是有筆銀子放在哪裏,不曾交代?”還是他妻子明白,看見兩根燈芯同時燃點,就挑掉壹根。這時六叔才微微舒了壹口氣。突然,快斷氣的六叔流著淚,湊近妻子的耳朵,想跟她說話。他說: “我死後,可把我留下的兩張便紙分給前來吊孝的親戚。” “我死後,別用棺材來盛我,挖個坑,把我埋了就成。” “我死後,不要請和尚念經,我在黃泉下自己會念經的。” “我死後,把我的皮剝下來,賣給皮匠;把我的毛拔下來賣給做刷子的人,壹根別丟了……” “壹毛不拔”就是壹根毛也舍不得拔掉丟失,形容極端自私。
拓展閱讀
成語故事
墨子是戰國時期思想家,當時的哲學家楊朱和他的觀點恰恰相反。墨子主張兼愛非攻,楊朱主張貴生重己。有壹次,墨子的'學生禽滑厘問楊朱:“如果拔掉妳身上的壹根汗毛,就可以讓天下人受益。妳願意嗎?” 楊朱說:“天下人的問題,豈是壹根汗毛就能夠解決的?”禽滑厘又說:“如果可以解決的話,妳願意嗎?”楊朱不說話。有人就此詢問孟子的看法。孟子說:“楊朱主張以己為重,即便是拔掉自己身上壹根汗毛就可以有益於天下人,他也不願意做。壹毛不拔,確實很自私啊。墨子的觀點恰恰和楊朱相反,主張要仁愛世間所有人,只要對天下人有利的,他都願意去做。即便磨禿了頭項、走破了腳跟,他也沒有任何怨言。這是很難得的呀!”
成語寓意
壹毛不拔的人很少能結交到真正的朋友,沒有人會喜歡小氣的人。吝嗇的人往往為人所不屑。壹個凡事只想從別人身上索取,卻謹慎付出的人是很難做人的,更不用說以此獲得好人緣了。“壹毛不拔”的人容易失去人心,甚至最終會眾叛親離;慷慨的人則歡喜得人緣,處處受歡迎。吝嗇的人不能給自己也不能給任何人快樂,因為他們時刻不停地都在算計。他們總是在害怕、猜忌和憂慮中度過。對於這樣的人,人情關系恐怕會越用越淡,壹旦別人知道他們的“個性”後便不會再傾力相助。人際交往註重“禮尚往來”、“相互買賬”。需要慷慨地購買禮品,在必要的場合以物相送傳情達意,今天別人買單請壹頓,不能把這當作理所當然或者天經地義,投桃需報李,下次就要知趣地主動買單。只有互動才能溝通,才能加深和別人的感情,擴大自己的人際圈子。慷慨者樂善好施,不斤斤計較,讓人感覺仗義,什麽事情都好說,這種甘願慷自己之慨的人大多性格樂觀,胸懷闊達,開朗大方。他們在慷慨的舉動中體會到了快樂的情緒,別人也從中得到了方便和好處,也會被他的快樂所感染。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壹毛不拔的意思是連壹根毛也不肯拔,比喻為人非常吝嗇自私。該成語在句中壹般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運用示例
唐·虞世南《北堂書鈔》:“荊(軻)曰:‘有鄙誌;嘗謂心向意等;投身不顧;情有乖異;壹毛不拔。’”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壹回:沈姑娘,妳也太拿老了!叫我們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象妳這壹毛不拔,我們喝西北風。
清·李伯元《官場現形記》:“不過他天生就的另外壹種脾氣,是朋友遇有急難,向他借錢,他是壹毛不拔的。”
現代·楊絳《洗澡》:“胡小姐覺得攥著兩個拳頭壹文不花,活是壹毛不拔的‘鐵公雞’,聽說他屢遭女人白眼,想必有緣故。”
現代·趙煥亭《英雄走國記 4》:“真是上床認得白臉的,下床認得黑臉的,在戚族街坊等身上,簡直的壹毛不拔。”
現代·姚雪垠《李自成》:“國家到了這樣困難地步李皇親家竟然死抗到底,壹毛不拔,而各家皇親也竟然只幫李家說話,不替皇家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