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正辭嚴的意思是理由正當充足,措詞嚴正有力。
1、義正辭嚴是漢語成語。
2、拼音:yì zhèng cí yán。
3、釋義:義正辭嚴的意思是理由正當充足,措詞嚴正有力。
4、出處:宋·張孝祥《明守趙敷文》——“歐公書豈惟翰墨之妙,而辭嚴義正,千載之下,見者興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賜也哉!”
5、用法:聯合式;作定語、狀語、賓語;含褒義。
6、近義詞:理直氣壯。
7、反義詞:理屈詞窮、強詞奪理、張口結舌、油腔滑調。
用“義正辭嚴”造句
1、對方的要求不合理,讓他不得不義正辭嚴地斷然拒絕。
2、這篇文章說得義正辭嚴,把政客們的醜惡行徑揭露無遺。
3、面對師長義正辭嚴的斥責,他深感羞愧,頗有悔意。
4、談判雖然處境艱難,但李海在每次談判中,均能義正辭嚴,有理、有節地反駁對方種種謬論,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5、我們要分清義正辭嚴的揭露與惡語中傷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