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論英漢詞匯差異及其原因

論英漢詞匯差異及其原因

摘要:詞匯是英語學習的基本要素,能部分反映學習者的語言能力。本文對比分析了英漢詞法的壹些差異,討論了它們的思維差異,闡述了研究英漢詞匯差異對二語習得的意義。

關鍵詞:詞匯差異,思維差異對比分析

1.介紹

眾所周知,英語屬於印歐語系,漢語屬於漢藏語系。在各自的發展過程中,這兩種語言有各自不同的特點、表達方式和詞匯。

作為語言三要素之壹,詞匯是語言的基礎。所以壹個人的詞匯知識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的語言能力。然而,許多外語學習者發現,詞匯量越大,運用語言的能力就越強。反之,就會出現用詞不當、死記硬背、學用脫節等現象。究其原因,是學習者對詞匯沒有深入的了解,缺乏兩者的比較。

語言是思維的載體,體現了壹個民族的思維方式、心理特征和文化特征。思維方式影響語言,指導和支配語言的發展。由於地理環境、歷史環境、經濟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和價值觀念的差異,以及審美、倫理和時空的差異,東西方思維方式普遍表現出不同的特點。這種思維差異影響著英漢兩種語言的方方面面,包括基本要素——詞匯的構成和使用。

因此,要學好壹門外語,就必須了解它的特點,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將其與母語的特點進行對比,進行科學的比較,分析差異的原因。特別是要用對比分析來消除母語思維的影響。詞匯學習也不例外。

2.英漢詞匯差異比較及其原因

(1)個人對個人

在英語中,物體名稱的表達更為常用,即以客觀的語氣呈現事物,而不進行個人描述,因為在西方傳統的思維方式中,自然物體和人類主體同等重要,所以英美人非常重視物體意識,這體現在他們的表達中。

而漢語則重視主觀思維,以“萬事俱備”為主導,往往從自我的角度來描述客觀事物,或者傾向於描述人及其行為或狀態,所以常用人。

比如:妳怎麽了?

妳怎麽了?

壹個巨大的提升征服了他們。

他們欣喜若狂。

英語是用“發生在誰身上的事”來表達,漢語是“發生在誰身上的事”。

英語以抽象名詞和無生命名詞為主語,而以人的行為為謂語,帶有壹定的擬人修辭,體現了英國人的幽默感。在漢語中,人和某些事物經常被用作主語。

比如,厚厚的地毯扼殺了我的腳步聲。

我走在厚厚的地毯上,沒有任何腳步聲。

北京見證了許多偉大的歷史事件。

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在北京。

(2)綜合與分析(綜合與分析)

綜合型語言的特點是用形態變化來表達語法關系,分析型語言的特點是用其他東西,如語序、虛詞等來表達語法關系,而不用形態變化。詞形變化、詞序、虛詞是表達語法的三種方式。出於主題考慮,我們只討論英語和漢語在形態變化上的差異。

首先,我們來看構詞法。英語單詞有很多前綴和後綴。比如人類這個詞有好幾個詞綴,包括不人道,人道主義,人道,人道主義等等。漢語詞綴構詞還在發展,在規模和數量上都遠不如英語。

然後是配置表單。漢語代詞沒有形態變化,同壹個詞可以表示主格、賓格或所有格。同壹個名詞可以是單數也可以是復數;同壹個動詞可以表示過去、現在或未來。以“給”為例。英語中的對等詞是given、given、being given和will give。然而,在中文中沒有這樣的變化。壹般借助詞語排列詞序,就能從整體上把握隱含的意思。

因此,英語和漢語在構詞法上有很大的差異。英語是形態變化的半屈折詞,具有典型的綜合語言特征(也具有分析性語言特征);漢語是缺乏形態變化的孤立語言,是分析性語言的代表。

英漢構詞法在這方面的差異也反映了中西思維方式的不同,即中國人習慣於全面概括、整體把握,不求形式分析和邏輯推理;而西方人則傾向於強調單個組件的獨立作用和它們之間的關系,強調形式分析和規則的約束。

還補充了壹點,漢語復合詞的構詞方式也和英語有兩點不同:壹是很多詞是按照陰陽順序構成的,比如天地、男女、老幼,體現了形式的平衡和中華民族的整體思維。而英國民族的語言思維特點是二項式邏輯,強調非此即彼,往往忽略中間值。體現中國人思維特點的第二點是有很多同義現象,比如美、道、偏執、從眾等等。這些詞語反映了漢民族追求和諧、對稱、平衡的思維方式。而英語中除了“wear and tear”等少數成語和“ding-dong”等壹些擬聲詞外,同義詞很少,這也體現了英式重分析的特點。

(3)抽象與具體(抽象與具體)

英語中的抽象表達主要存在於抽象名詞的大量使用中。英語豐富的語義語法化大大增加了抽象名詞的數量。這些手段主要是利用模糊詞綴來構詞。前綴和後綴都可以模糊詞義,其中後綴數量最多,分布最廣。例如前綴:inter- mutual:相互影響,微觀微觀微觀世界,跨跨運輸,等等。後綴包括-ness,-ity等。、表現主義、-主義等。,和-胡德,-艦等。

而在漢語中,空洞的概念往往用真實的形式表達,抽象的內容用具體的形象表達,強調直接描寫和具體描寫。漢語沒有形態變化,所以漢語中沒有詞綴這種虛幻的手段。然而,漢語中有豐富的生動詞匯(如比喻、成語、諺語、歇後語等。),而漢語經常用這些生動的詞語來表達抽象的意思。比如:

缺乏毅力三天曬魚兩天曬網。

熱切地,饑餓地

瓦解瓦解

英語中的“空”、“泛”、“暗”、“屈”、“隱”,通常用來表達復雜的思想和微妙的情感;而漢語中的“實”、“明”、“直”、“顯”、“形”等詞語,用詞具體,意思明確,敘述直接。英漢表達在這方面的差異主要是由於中西思維方式的不同:西方人重視抽象思維,中國人重視具體思維。對抽象思維的偏愛使得英國人善於用抽象的概念來表達具體的事物,他們往往通過分析自己的感性認識來達到對事物的理性認識。而漢族人更習慣於用具體的方法表達抽象的概念,不太註重純粹意義上的抽象思維,註重直接的經驗,以感覺、知覺和表象為基礎。

總結

各民族在各自的文化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構詞方式,英漢兩種語言都可以用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完美地認識到相同的事物和現象。不同的語言之所以有不同的表達效果,是因為各自的文化環境決定了它們只能以適合自己規律的方式實現。可見,在第二外語學習過程中,必須充分了解英漢詞匯的差異,準確判斷其含義和內涵,才能真正掌握和運用詞匯。對比分析對外語學習和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資料:

[1]連舒能。英漢對比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曾建平。從詞匯看英漢民族的思維方式。外語與外語研究,2002,(5)。

[3]連樹能。論中西思維方式。外語與外語研究,2002,(2)。

[4]王德華。英語思維模式對其語言和寫作的影響。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3)。

[5]彭佳玉,楊賢玉。英漢思維差異在語言中的反映。Xi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