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紙上談兵

紙上談兵

紙面上是成語,拼音是zhǐshàng tán bóng。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期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年輕時學過兵法,論軍事,父親打不過他。後來,他在長平之戰中接替廉頗成為趙江。只知道按兵法辦事,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打敗了

意味著紙上談兵。比喻空談,解決不了實際問題。也是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壹般在句子中用作謂語。用於貶義。

暗示

紙上談兵”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被打敗入侵秦軍的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有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法,愛談軍事。人們常說他不是。所以我很驕傲,認為天下無敵。但是,趙奢非常擔心他,認為他只是紙上談兵,並說:“將來,趙不需要他作為壹個將軍。如果用他當將軍,壹定會讓趙軍吃敗仗。果然,公元前259年,再次進攻,趙在長平(今陜西高平附近)堅持抵抗。那時趙她已經死了。廉頗負責指揮全軍。雖然他老了,但他仍然有很好的戰鬥方式,這使得秦軍無法獲勝。秦國知道拖下去對自己沒有好處,就利用雙重間諜,派人到趙國散布“秦軍最怕的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消息。趙王被騙,派趙括代替廉頗。趙括自以為善戰,把《孫子兵法》裏的文章都往死裏搬。長平之後,他徹底改變了廉頗的作戰計劃。結果40多萬趙軍全軍覆沒,他本人也被秦軍射殺。

相關數字

趙括(?——260年前),嬴姓、趙,首名皆包括在內。戰國時期,趙國人,趙奢的兒子,趙國著名的士兵。趙括熟悉兵法,但缺乏戰場經驗,不懂得變通。在趙在位的第七年(公元前260年)的長平之戰中,趙和秦用了趙括而不是老將廉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