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逖精於用兵,又善利用矛盾分化敵人,化敵為友。當時豪強武裝趙固、上官巳、李矩、郭默等相互攻戰,他派人說明利害,進行調解,使他們都服從自己的指揮。
他躬自儉約,勸督農桑,克己務施,不畜資產,子弟耕耘,負擔樵薪,因此受到人民群眾的愛戴。經過4年多的苦戰,祖逖率領的北代軍收復了黃河以南的大片失地,使石勒不敢揮兵南向。
成語:
1、聞雞起舞?wén jī qǐ wǔ
釋義:意為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借以比喻有誌報國的人及時奮起,亦比喻意誌堅強,有毅力有耐心的有誌之士。
2、南塘壹出?nán táng yī chū?
釋義:壹出是“壹番,壹回。”
3、智退桃豹?zhì tuì táo bào?
釋義:祖逖北伐時的歷史事件,石勒留桃豹等守川故城,住兩臺。逖遣將韓潛等鎮東臺。同壹大城,賊從南門出入放牧,逖軍開東門,相守四旬。 逖以布囊盛土如米狀,使千余人運上臺,又令數人擔米,偽為疲極而息於道,賊果逐之,皆棄擔而走。
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範陽遒縣(今保定市淶水縣)人,東晉軍事家。
祖逖出身於範陽祖氏,曾任司州主簿、大司馬掾、驃騎祭酒、太子中舍人等職,後率親黨避亂於江淮,被授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他在建武元年(317年)率部北伐,得到各地人民的響應,數年間收復黃河以南大片領土,使得石勒不敢南侵,進封鎮西將軍。但因勢力強盛,受到東晉朝廷的忌憚。
太興四年(321年),朝廷命戴淵出鎮合肥,以牽制祖逖。祖逖見目睹朝內明爭暗鬥,國事日非,憂憤而死,追贈車騎將軍,部眾被弟弟祖約接掌。北伐大業也因此而功敗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