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不識泰山 [ bù shí tài shān ]
解釋:不認識泰山。比喻見聞太窄,認不出地位高或本領大的人。
出自: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回:“師父如此高強,必是個教頭。小兒有眼不識泰山。”
二、壹馬當先 [ yī mǎ dāng xiān ]
解釋:原指作戰時策馬沖鋒在前。形容領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眾前面,積極帶頭。
出自: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九十六回:“即便勒兵列陣,壹馬當先,馳下山來,猶如天崩地塌之勢。”
三、人困馬乏 [ rén kùn mǎ fá ]
解釋:人馬都很疲乏。形容旅途勞累。
出自: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七十七回:“馬步三軍沒了氣力,人困馬乏。”
四、壹箭之遙 [ yī jiàn zhī yáo ]
解釋:相當於壹箭射程的距離。比喻相距不遠。
出自: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十回:“宋江上得馬來,前行的眾頭領,已去了壹箭之地,見宋江和貫忠說話,都勒馬伺候。”
五、改邪歸正 [ gǎi xié guī zhèng ]
解釋:邪:不正當、不正派;歸:回到。從邪路上回到正路上來,不再做壞事。
出自: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十壹回:“將軍棄邪歸正,與宋某等同替國家出力,朝廷自當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