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100個出自<<論語>>的成語

100個出自<<論語>>的成語

〖哀而不傷〗 成語典故: 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論語·八佾》

〖哀矜勿喜〗 成語典故: 如得其情,則哀矜勿喜。  《論語·子張》

〖愛禮存羊〗 成語典故: 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論語·八佾》

〖安老懷少〗 成語典故: 子路曰:‘原聞子之誌。’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論語·公冶長》

〖愛素好古〗 成語典故: 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春秋·楚·李耳《老子》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春秋·魯·孔丘《論語·述而》

〖愛之欲其生〗 成語典故: 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春秋·孔丘《論語·顏淵》

〖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成語典故: 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論語·顏淵》

〖不安小成〗 成語典故: 據他之才,已自可仕,只是他不伏如此,又欲求進。……便是不安於小成也。  宋·朱熹《朱子全書·論語四》

〖必不得已〗 成語典故: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論語·顏淵》

〖半部論語〗 成語典故: 參見“半部論語治天下”。

〖半部論語治天下〗 成語典故: 典出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趙普,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趙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  人言所讀僅只《論語》而已。太宗趙匡義因此問他。他說

〖北辰星拱〗 成語典故: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之。  《論語·為政》

〖不恥下問〗 成語典故: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公冶長》

〖不得其門而入〗 成語典故: 夫子之墻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  《論語·子張》

〖不得其死〗 成語典故: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春秋·魯·孔丘《論語·先進》

〖不悱不發〗 成語典故: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論語·述而》

〖不憤不啟〗 成語典故: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論語·述而》

〖卑宮菲食〗 成語典故: 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  語出《論語·泰伯》

〖不改其樂〗 成語典故: 壹簞食,壹飄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擾,回出不改其樂。  《論語·雍也》

〖白話八股〗 成語典故: 魯迅《南腔北調·“論語壹年”》:“說是《論語》辦到壹年了,語堂先生命令我做文章。這實在好像出了‘《學而》壹章’的題目,叫我做壹篇白話八股壹樣。”

〖不患寡而患不均〗 成語典故: 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論語·季氏》

〖暴虎馮河〗 成語典故: 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壹,莫知其他。  《詩經·小雅·小旻》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論語·述而》

〖不惑之年〗 成語典故: 《論語·為政》有“四十而不惑”的說法。

〖不教而殺〗 成語典故: 不教而殺謂之虐。  《論語·堯曰》

〖不咎既往〗 成語典故: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論語·八佾》

〖不堪其憂〗 成語典故: 壹簞食,壹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春秋·魯·孔丘《論語·雍也》

〖不磷不緇〗 成語典故: 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  語出《論語·陽貨》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言至堅者磨而不薄,至白者染之於涅而不黑。君子雖在濁亂,濁亂不能汙。”

〖不念舊惡〗 成語典故: 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論語·公冶長》

〖表裏如壹〗 成語典故: 首尾周密,表裏壹體。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附會》行之以忠者,是事事要著實,故某集註雲:‘以忠,則表裏如壹。’  《朱子全書·論語》

〖伯牛之疾〗 成語典故: 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論語·雍也》

〖百裏之命〗 成語典故: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裏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論語·泰伯》

〖屏氣不息〗 成語典故: 屏氣似不息者。  春秋·魯·孔丘《論語·鄉黨》

〖不棄故舊〗 成語典故: 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不求備於壹人。  春秋·魯·孔丘《論語·微子》

〖屏氣凝神〗 成語典故: 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  《論語·鄉黨》用誌不分,乃凝於神。  《莊子·達生》

〖屏氣斂息〗 成語典故: 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  《論語·鄉黨》臣邕怔營慚怖,屏氣累息,不知所自投處。  漢·蔡邕《表賀錄換誤上章謝罪》

〖博施濟眾〗 成語典故: 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  《論語·雍也》

〖屏聲息氣〗 成語典故: 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  《論語·鄉黨》

〖飽食終日〗 成語典故: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論語·陽貨》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 成語典故: 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春秋·魯·孔丘《論語·陽貨》

〖導德齊禮〗 成語典故: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先秦·孔子《論語·為政》

〖洞洞惺惺〗 成語典故: 徒孤守洞洞惺惺、覺了能知之主,則亦靈巖三喚主人之旨而已。  清·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論語·子張篇二》

〖大節不奪〗 成語典故: 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論語·泰伯》

〖大節不可奪〗 成語典故: 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春秋·魯·孔丘《論語·泰伯》

〖待價藏珠〗 成語典故: 子貢曰:‘有美玉於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罕》

〖待賈而沽〗 成語典故: 子貢曰:‘有美玉於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語本《論語·子罕》

〖待價而沽〗 成語典故: 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論語·子罕》

〖蕩檢逾閑〗 成語典故: 大德不逾頭,小德出入可也。  《論語·子張》道家去名者,欲以篤實也,茍失其本,又有越檢之行。  《晉書·戴逵傳》

〖雕鏤藻繪〗 成語典故: 子雲為此書,嘗自擬《論語》……《論語》述聖人言行,猶天地之化,子雲方且竊之焉,雕鏤藻繪而蘄類之,其僭甚哉!  明·方孝孺《讀<法言>》

〖當立之年〗 成語典故: 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  《論語·為政》

〖簞瓢陋巷〗 成語典故: 壹簞食,壹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春秋·魯·孔丘《論語·雍也》

〖達人立人〗 成語典故: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論語·雍也》

〖鬥筲穿窬〗 成語典故: 子曰:‘噫!鬥筲之人,何足算也。’  《論語·子路》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穿窬之盜也與。  《論語·陽貨》公之所為,必將驚世絕俗,使鬥筲穿窬之流心破膽裂。  宋·蘇軾《王元之畫像贊》

〖簞食瓢飲〗 成語典故: 壹簞食,壹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論語·雍也》

〖大受小知〗 成語典故: 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論語·衛靈公》

〖鬥筲之器〗 成語典故: 子曰:‘噫!鬥筲之人,何足算也。’  《論語·子路》

〖鬥筲之人〗 成語典故: 鬥筲之人,何足算也。  先秦·孔子《論語·子路》

〖道聽塗說〗 成語典故: 子曰:‘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  《論語·陽貨》

〖道聽途說〗 成語典故: 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  《論語·陽貨》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  《漢書·藝文誌》

〖多聞闕疑〗 成語典故: 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  春秋·魯·孔丘《論語·為政》

〖篤信好學〗 成語典故: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  《論語·泰伯》

〖大言不慚〗 成語典故: 子曰:‘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  《論語·憲問》宋·朱熹註:“大言不慚,則無必為之誌,而不自度其能否也。欲踐其言,其不難哉!”

〖大雅君子〗 成語典故: 夫唯大雅,卓爾不群,河間獻王之矣。  《漢書·景十三王傳贊》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  《論語·八佾》

〖邇安遠至〗 成語典故: 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遠者來。’  《論語子路》

〖而立之年〗 成語典故: 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論語·為政》

〖耳順之年〗 成語典故: 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先秦·孔子《論語·為政》

〖惡衣惡食〗 成語典故: 士之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論語·裏仁》

〖分崩離析〗 成語典故: 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  《論語·季氏》

〖犯而不校〗 成語典故: 以能問與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論語·泰伯》

〖富而好禮〗 成語典故: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論語·學而》

〖富而無驕〗 成語典故: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論語·學而》

〖發憤忘食〗 成語典故: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論語·述而》

〖富貴浮雲〗 成語典故: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論語·述而》

〖方剛血氣〗 成語典故: 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  《論語·季氏》

〖肥馬輕裘〗 成語典故: 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  《論語·雍也》

〖父母之邦〗 成語典故: 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論語·微子》

〖父母之國〗 成語典故: 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論語·微子》

〖鳳鳥不至〗 成語典故: 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論語·子罕》

〖斐然成章〗 成語典故: 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載之。  《論語·公冶長》

〖犯上作亂〗 成語典故: 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論語·學而》

〖膚受之訴〗 成語典故: 浸潤之譖,膚受之訴,不行焉,可謂遠也已矣。  《論語·顏淵》

〖膚受之愬〗 成語典故: 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遠也已矣。  春秋·魯·孔丘《論語·顏淵》

〖糞土之墻不可杇〗 成語典故: 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  《論語·公冶長》

〖父為子隱〗 成語典故: 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論語·子路》

〖風行草偃〗 成語典故: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論語·顏淵》

〖風行革偃〗 成語典故: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論語·顏淵》

〖浮雲富貴〗 成語典故: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論語·述而》

〖飛揚浮躁〗 成語典故: 飛揚浮躁,所學安能堅固。  《朱子全書·論語壹》

〖夫子自道〗 成語典故: 子曰:‘君子有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論語·憲問》

〖夫子之墻〗 成語典故: 夫子之墻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  《論語·子張》

〖各不相謀〗 成語典故: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論語·衛靈公》

〖恭而有禮〗 成語典故: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  《論語·顏淵》

〖觀鳳壹羽〗 成語典故: 畢竟壹事做得時,在可以見其全體。古人謂觀鳳壹羽,足以知其五色之備。  宋·朱熹《論語四》

〖觀過知仁〗 成語典故: 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論語·裏仁》

〖故舊不棄〗 成語典故: 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於壹人。  《論語·微子》

〖怪力亂神〗 成語典故: 子不語怪、力、亂、神。  《論語·述而》

〖宮墻重仞〗 成語典故: 譬之宮墻……夫子之墻數仞,不得其門而入。  《論語·子張》宮墻數仞,允得其門。  漢·蔡邕《郭林宗碑文》

〖告朔餼羊〗 成語典故: 子貢欲去告朔之愾羊。  《論語·八佾》

〖過庭之訓〗 成語典故: 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  《論語·季氏》掾孫翻,以貞固之質,受過庭之訓。  漢·蔡邕《郡掾吏張玄祠堂碑》

〖告往知來〗 成語典故: 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論語·學而》

〖躬行節儉〗 成語典故: 師受《詩》、《論語》、《孝經》、躬行節儉,慈仁愛人。  東漢·班固《漢書·霍光傳》

〖過猶不及〗 成語典故: 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論語·先進》

〖公冶非罪〗 成語典故: 公冶長非罪也。  春秋·魯·孔丘《論語·公冶長》

〖龜玉毀櫝〗 成語典故: 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  春秋·魯·孔丘《論語·季氏》

〖剛毅木訥〗 成語典故: 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論語·子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成語典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論語·魏靈公》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成語典故: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論語·衛靈公》

〖過則勿憚改〗 成語典故: 主忠信……過則勿憚改。  《論語·學而》

〖河不出圖〗 成語典故: 鳳鳥不至,河不出圖,自傷卑賤,不能致也。  《論語·子罕》

〖懷寶迷邦〗 成語典故: 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  《論語·陽貨》

〖患得患失〗 成語典故: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茍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論語·陽貨》

〖惠而不費〗 成語典故: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  《論語·堯曰》

〖和而不同〗 成語典故: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論語·子路》

〖禍發蕭墻〗 成語典故: 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  春秋·魯·孔丘《論語·季氏》

〖好古敏求〗 成語典故: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春秋·魯·孔丘《論語·述而》

〖好謀而成〗 成語典故: 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  《論語·述而》

〖瑚璉之器〗 成語典故: 子貢問日:‘賜也何如?’子日:‘女器也’。日:‘何器也?’日:‘瑚瑚也。’  《論語·公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