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成語?

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成語?

Ⅰ 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中想到的成語

成語: 公而忘私

拼音: gōng ér wàng sī

解釋: 為了公事而不考慮私事,為了集體利益而不考慮個人得失。

出處: 郭沫若《水平線下·到宜興去》:“像他這樣不折不扣的國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人,泱泱的中國中,究竟能有幾個?”

舉例造句: 這兩位同學的破釜沈舟,公而忘私的勇氣,是使我私心佩服的。

拼音代碼: gews

近義詞: 大公無私

反義詞: 私而忘公、損公肥私

歇後語: 三過家門而不入

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壹心為公

英文: be so devoted to public interests as to fet one's own interests

Ⅱ 孟子三過家門而不入是成語嗎

孟子的《三過家門而不入》不是成語。

是壹個故事。

內容:為了治水,大禹曾三版過家門而不敢入。第壹次權經過家門時,聽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 *** ,還有嬰兒的哇哇的哭聲。助手勸他進去看看,他怕耽誤治水,沒有進去;第二次經過家門時,他的兒子正在他妻子的懷中向他招著手,這正是工程緊張的時候,他只是揮手打了下招呼,就走過去了。第三次經過家門時,兒子已長到10多歲了,跑過來使勁把他往家裏拉。大禹深情地撫摸著兒子的頭,告訴他,水未治平,沒空回家,又匆忙離開,沒進家門。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被傳為美談,至今仍為人們所傳頌。

作者是孟子,故事講的是大禹。

Ⅲ 三過家門而不入是成語嗎

三過其門來而不入

sān guò qí mé自n ér bù rù

[釋義] 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後比喻熱心工作,因公忘私。

[語出] 《孟子·離婁下》:“禹、稷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

三過家門而不入亦稱三過其門而不入,這是大禹治水中發生的故事。 《孟子·滕文公上》載,“禹疏九河……八年於外,三過家門而不入”。

Ⅳ 三過家門而不入後人常用這個成語來贊美什麽的精神

大舜治水,三過家門不入,可謂大公無私,顧全大局!

Ⅳ 形容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四字成語

成語過門不入

解釋:過:路過;入:進入。路過家門卻不進去。形容恪盡職守內,公而忘私。

出容自: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下》:“禹稷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

示例:豈有相離咫尺,竟~?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42回

Ⅵ 三過家門而不入是成語嗎

是成語。

三過家門而不入

[成語拼音]:sān

guò

jiā

mén

ér

[成語解釋]:指夏禹治水的故事,比喻熱心工作,因公忘私

[典故出處]:陶鑄《崇高的理想》:“如眾所周知的,夏禹在治水十三年中,三過家門而不入……”

Ⅶ 三過家門而不入是成語嗎

三過家門而不入,當然是成語是小學二年級上冊大禹治水裏的壹個成語,如果還不知道,那就是小學沒學好

Ⅷ 出自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成語

足不出戶來

zú自bùchūhù

[釋義] 戶:門。腳不跨出家門。

[語出] 明·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五:“卻說蘇盼奴自從趙司戶去後;足不出門;壹客不見;只等襄陽來音。”

[近義] 深居簡出。

[反義] 走南闖北。

[用法] 用於形容由羞澀或靦腆等而不常出門。壹般作賓語。

[結構] 主謂式。

[例句] 舊時婦女大多數都是~的。

[英譯] nevertoleaveone’shome

Ⅸ 三過家門而不入屬於什麽詞成語諺語

三過家門而不入,這是大禹治水中發生的故事。

《孟子·滕文公上》載,“禹疏九河……八年於外,三過家門而不入”。

《史記·夏本紀》載,“禹……居外十三年,過門而不入”。

古時候,洪水泛濫,為了讓人們能過上安定的生活,舜帝派大禹去整治洪水。大禹壹去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

第壹次是在四年後的壹個早晨。大禹走近家門,聽見母親的罵聲和兒子的哭聲,大禹想進去勸解,又怕更惹惱了母親,嘮叨起來沒完,耽擱了治水的時辰,於是就悄悄地走開了。

治水六七年後,大禹第二次經過家門。那天中午,大禹剛登上家門口的小丘,就看見家裏煙囪冒出的裊裊炊煙,又聽見母親與兒子的笑聲,大禹放心了。為了治水大業,他還是饒過家門,趕緊向工地奔去。

又過了三四年,壹天傍晚,大禹因治水來到家的附近。突然天下起了滂沱大雨,大禹來到自己家的屋檐下避雨,只聽見屋裏母親在對兒子說:“妳爹爹治平了洪水就回家。”大禹聽得非常感動,更堅定了治水的決心,立刻又轉身上路了。

這些記載都是頌揚大禹壹生為公,竭盡全力治理洪水,解除民眾受水患所苦的崇高行為。據說,禹妻塗山氏生啟時,禹也壹直在外治水。禹的這種大公無私的精神,受到了民眾的贊揚,也為舜所重視。所以舜在晚年舉薦禹為繼承人,並把首領的位置禪讓給禹。

後來,人們用三過家門而不入來表示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

Ⅹ “三過家門而不入”是成語嗎

是成語。

三過家門而不入

[成語拼音]:sān guò jiā mén ér bù rù

[成語解釋]:指夏禹治專水的故事,屬比喻熱心工作,因公忘私

[典故出處]:陶鑄《崇高的理想》:“如眾所周知的,夏禹在治水十三年中,三過家門而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