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不高傲不自卑,不驕傲不獻媚。
不亢不卑
[成語解釋]亢:高傲;卑:低、自卑。指對人有恰當的分寸,既不低聲下氣,也不傲慢自大。
[典故出處]明·朱之瑜《答小宅生順書十九首》:“聖賢自有中正之道,不亢不卑,不驕不謅,何得如此也!”
譯文:聖賢之人自己有自己的生活之道,高傲不自卑,不驕傲不獻媚,何況這樣呢。
[近義詞]不驕不躁、不卑不亢
[反義詞]驕傲自大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謂語、定語;形容為人處事有分寸、得體
[成語結構]聯合式
[產生年代]近代
近義詞:不驕不躁
[成語解釋]躁:急躁。不驕傲,不急躁。形容人態度謙遜,工作謹慎踏實。
[典故出處]近現代·毛澤東《中***中央關於同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的通知》:“不驕不躁,是完全有辦法的。”
[近義詞]不卑不亢、戒驕戒躁、謙虛謹慎
[反義詞]自高自大、驕傲自滿、操之過急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謂語、定語;形容態度謙虛,頭腦冷靜
[成語結構]聯合式
[產生年代]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