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出處:
《舒威·鮑曉傳》:“忘義,則尷尬。”
成語用法:
組合型;作為謂語和定語;被貶義,用來譴責。
成語引用:
袁洋文魁《兒女團圓》第二折:“他怎能忘恩負義?在雪地裏把他撿起來。”
元的《涼涼亭》。楔”:我哥走了。我覺得這個人不忘恩負義,以後還會壯大。
明淩濛初第壹瞬間的驚訝:“這個畜生!忘恩負義,妳必須殺了這個畜生!只有這口氣。”
曹青雪芹《紅樓夢》:如果說賈二忘恩負義,我就給幾個朋友講講他家如何欺軟怕硬,如何重利益,如何娶個活老婆。
清史玉琨《三俠五義》第111回:“對不起,妳被那個忘恩負義的人騙了。”
黃青小沛的《打大馬》:這人言過其實,忘恩負義。妳應該仔細了解他。?
成語造句:
1,石峰壹直很感性,他不是那種忘恩負義的人。
2.感恩是最小的美德,忘恩負義是最惡劣的行為。
3.現在妳忘恩負義,想拿我的戰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