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什麽之蛙

什麽之蛙

井底之蛙、坎井之蛙。

井底之蛙是壹個漢語成語,最早出自戰國中期思想家莊子所作的《莊子·秋水》。

該成語指井底的青蛙認為天只有井口那麽大,比喻那些見識短淺的人。在句中用作主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成語出處:

戰國時期·莊子《莊子·秋水》。

公子牟隱機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獨不聞夫埳井之蛙乎?謂東海之鱉曰:‘吾樂與!出跳梁乎井幹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則接腋持頤,蹶泥則沒足滅跗。還虷蟹與科鬥,莫吾能若也。且夫擅壹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樂,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時來入觀乎?’東海之鱉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縶矣。

於是逡巡而卻,告之海曰:‘夫千裏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禹之時,十年九潦,而水弗為加益;湯之時,八年七旱,而崖不為加損。夫不為頃久推移,不以多少進退者,此亦東海之大樂也。’於是埳井之蛙聞之,適適然驚,規規然自失也。”

後世根據以上典故提煉出“井底之蛙”這壹成語。

成語寓意:

該成語原意指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麽大的壹塊天,用來比喻見識狹窄的人。該成語告訴人們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不管什麽時候都要清楚自己的位置,否則很容易因為自大而給自己帶來麻煩? 。還告誡人們要時刻保持進取之心,切莫因為貪圖壹時的安逸,放棄了上進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