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不衫不履的意思

不衫不履的意思

不衫不履,漢語成語,拼音:bù shān bù lǚ,意思是指不穿長衫,不穿鞋子。形容性情灑脫,不拘小節。出自 《虬髯客傳》。

出處:唐·杜光庭《虬髯客傳》:“既而太宗至,不衫不履,裼裘而來,神氣揚揚,貌與常異。”

例句:清?昭梿《嘯亭雜錄·宗室詩人》:“﹝ 永忠 ﹞常不衫不履,散步市衢。”

清·劉鶚《老殘遊記》第九回:這個人是個不衫不履的人,與家父最為相契。

沙汀 《祖父的故事·小城風波》:“便是學生,也都高興他那副不衫不履的脫略性格。

近義詞:不修邊幅、不拘小節、不拘細形

反義詞:規行矩步、衣冠楚楚

作主語、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用於書面語。

文字的意義:

文字是人類用符號記錄表達信息以傳之久遠的方式和工具。現代文字大多是記錄語言的工具。人類往往先有口頭的語言後產生書面文字,很多小語種,有語言但沒有文字。文字的不同體現了國家和民族的書面表達的方式和思維不同。文字使人類進入有歷史記錄的文明社會。

文字按字音和字形,可分為表形文字、表音文字和意音文字。按語音和語素,可分為音素文字、音節文字和語素文字。 表形文字是人類早期原生文字的象形文字,比如:古埃及的聖書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印度文字、美洲的瑪雅文和早期的漢字。

意音文字是由表義的象形符號和表音的聲旁組成的文字,漢字是由表形文字進化成的表意文字,漢字也是語素文字,也是壹種二維文字。文字是人類用表義符號記錄表達信息以傳之久遠的方式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