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為觀止
嘆為觀止,謂贊嘆觀賞的對象精妙之極、完美之至。語出《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吳 公子 劄 來聘……見舞《韶箾》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幬也,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德,其蔑以加於此矣,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後因以“嘆為觀止”。
中文名
嘆為觀止
拼 音
tàn wéi guān zhǐ
解 釋
贊嘆觀賞的對象精妙至極
出 處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詞目:嘆為觀止
詞語含義:嘆:贊嘆;止:停止;觀止:看到這裏就停止。形容贊嘆觀賞的對象精妙至極、完美之至。也說“嘆觀止矣”,“嘆而觀止”。含褒義。
詞語出處:先秦·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幬也,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德,其蔑以加於此矣,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
語句解釋:功德到達頂點了,偉大啊!像上天的沒有不覆蓋,像大地的沒有不承載。盛德到達頂點,就不能再比這更有所增加了,如果還有其他的樂曲,我想我也不必再聽了。
詞語用法
連動式:本身是壹動賓式短語,可充當句子的謂語部分;
註意點:如果句子主語是物或者是其他人,要在“嘆為觀止”前加“令(觀看的)人”,如果主語直接是觀看者,就不需要加。
近義詞拍案叫絕、擊節嘆賞
反義詞平淡無奇
錯例最近國家公布的日本侵華罪行真是讓人嘆為觀止。(錯誤:本成語的意思是贊美好的事物,不能誤用)
詞語示例
嘆為觀止
1. 清·.王韜《淞隱漫錄·海外壯遊》:“更佐以樂音燈影,光怪陸離,不可逼視。生撫掌稱奇,~。”
2.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上海浦東經濟發展日新月異,高樓林立,美麗迷人,走在大街小巷,簡直讓人嘆為觀止。
3. 每個舞姿都使人戰栗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中,使人嘆為觀止。(出自《安塞腰鼓》)
4.黃山的美景,令人嘆為觀止。
5. 金字塔的壯麗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6.泰山之巔的景色令人嘆為觀止。
7.那精彩的表演,讓人嘆為觀止。
8.秦牧《說狼》:“那種酷肖的程度著實使人嘆為觀止。”
成語 - 結構
四字的語法結構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主謂式:名副其實、盛氣淩人、杞人憂天、胸有成竹;
動賓式:好為人師、莫名其妙、視為畏途;
聯合主謂式:天翻地覆、水落石出、手舞足蹈;
聯合動賓式:知己知彼、養精蓄銳、防微杜漸、發號施令;
聯合名詞式:粗心大意、南轅北轍、鏡花水月;
聯合動詞式:突飛猛進、勇往直前;
動補式:逍遙法外、問道於盲;
兼語式:以鄰為壑、令人生畏;
並列式:千山萬水、畫蛇添足;
偏正式:傾盆大雨、窈窕淑女(中間可加“的”字)。
成語的結構是多種多樣的,上面只是簡單舉例的性質。成語在語言表達中有生動簡潔、形象鮮明的作用。它的本身就有不少比喻和對比以及加重的措辭方法。如“陽奉陰違”、“外強中幹”、“五光十色”、“壹知半解”、“七嘴八舌”、“患得患失”、“不寒而栗”等各有妙用。所以文學家對成語的運用都非常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