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朝令夕改:朝令夕改是壹個漢語成語,讀音是zhāo lìng xī gǎi,用於政策的變更。早晨發布的命令,晚上就改了。形容政令時常更改,使人不知怎麽辦。
2巧言令色:拼音是qiǎo yán lìng sè,巧言:擅長外交辭令;令色:面目美好。原義是指擅長辭令,面目姣好者。現指用花言巧語來迷惑、取悅他人。
3令人發指:令人發指是壹個漢語詞匯,拼音是lìng rén fà zhǐ,意思是使人頭發都豎起來了。形容使人極度憤怒。壹般指別人的行動令某些人厭惡,恐懼。
4三令五申:“三令五申”是我國古代軍事紀律的簡稱,它最早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指多次命令和告誡,多指上級對下級,領導對群眾。
5破家縣令:破家縣令是壹個漢語成語,讀音為pò jiā xiàn lìng,指橫暴的地方官。
1.成語: 令人神往
拼音: lìng rén shén wǎng
解釋: 令:使,讓;神往:心神向往。使人非常向往。
出處: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卷二十七:“今著術湮沒,悵望當時蹈海之風,令人神往不已。”
舉例造句: 景山諸樂部嘗演習十番笛,第於月下聽之,如雲璈疊奏,令人神往。
2.成語: 發號施令
拼音: fā hào shī lìng
解釋: 號:號令;施:發布。發布命令。現在也用來形容指揮別人。
出處: 《尚書·冏命》:“發號施令,罔有不藏。”《淮南子·本經訓》:“發號施令,天下莫不從風。”
舉例造句: 我們歷來主張革命要依靠人民群眾,大家動手,反對只依靠少數人發號施令。
3.?成語: 三令五申
拼音: sān lìng wǔ shēn
解釋: 令:命令;申:表達,說明。多次命令和告誡。
出處: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約束既布,乃設鐵鉞,即三令五申之。”漢·張衡《東京賦》:“三令五申,示戮斬牲。”
舉例造句: 昨已三令五申,命汝等各處堅守,俱不遵吾命,何也?(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三回)
4.成語: 奉令唯謹
拼音: fèng lìng wéi jǐn
解釋: 奉:敬受;唯:助詞,只有;謹:謹慎。指遵守命令,不敢稍有違背。
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壹回:“有此種種考察,是以小仙奉令唯謹,不敢參差。”
5.成語: 秋行夏令
拼音: qiū xíng xià líng
解釋: 令:時令。時已秋季,還在做夏令的事。指不合時令。
出處: 魯迅《阿Q正傳》:“但現在是暮秋,所以這‘秋行夏令’的情形,在盤辮家不能不說是萬分的英斷,而在未莊也不能說無關於改革了。”
舉例造句:?秋行夏令的做法滑稽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