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昆蟲記》中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昆蟲記》中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1、 螳螂捕蟬

拼音: táng láng bǔ chán

解釋: 螳螂正要捉蟬,不知黃雀在它後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淺,只想到算計別人,沒想到別人在算計他。

出處: 《莊子·山木》:“睹壹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螂執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漢·韓嬰《韓詩外傳》:“螳螂方欲食蟬,而不知黃雀在後,舉其頸欲啄而食之也。”

舉例造句: 妳們不可以打邊區。“鷸蚌相持,漁人得利”,“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兩個故事,是有道理的。 毛澤東《質問國民黨》

2、飛蛾撲火

拼音: fēi é pū huǒ

解釋: 飛蛾撲到火上,比喻自取滅亡。

出處: 《梁書·到溉傳》:“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

舉例造句: 他今日自來投到,豈不是飛蛾撲火,自討死吃的。 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二折

3、金蟬脫殼

拼音: jīn chán tuō qiào

解釋: 蟬變為成蟲時要脫去壹層殼。比喻用計脫身,使人不能及時發覺。

出處: 元·關漢卿《謝天香》第二折:”便使盡些伎倆,千愁斷我肚腸,覓不的個金蟬脫殼這壹個謊。”

舉例造句: 如今便趕著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個“金蟬脫殼”的法子。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七回

4、蛛絲馬跡

拼音: zhū sī mǎ jì

解釋: 從掛下來的蜘蛛絲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從馬蹄的印子可以查出馬的去向。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隱約可尋的痕跡和線索。

出處: 清·王家賁《別雅序》:“大開通同轉假之門,泛濫浩博,幾凝天下無字不可通用,而實則蛛絲馬跡,原原本本,具在古書。”

舉例造句: 機敏的公安人員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很快找到了作案人的線索。

5、豺狼虎豹

拼音: chái láng hǔ bào

解釋: 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種猛獸。也比喻兇殘的惡人。

出處: 清·劉鶚《老殘遊記》第八回:“實在可怕的是豺狼虎豹。天晚了,倘若出來個把,我們就壞了。”

舉例造句: 第壹種蛇鼠蟲蚊;第二種是豺狼虎豹。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