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人生道理的成語故事
有哪些成語故事是可以教會我們壹些人生道理的呢?以下是我收集的成語故事,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有關人生道理的成語故事壹
成語: 機不可失
拼音: jī b? kě shī
解釋: 機:機會;時:時機。好的時機不可放過,失掉了不會再來。
成語故事:
唐朝初年,北方的東突厥出動騎兵,不斷騷擾北部邊境,給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極大的損失,並威脅著國都長安的'安全。
朝廷派大將軍李靖率兵出擊,打得東突厥軍隊倉皇退逃。其首領頡利可汗為了獲得喘息機會,假裝向唐太宗求和。唐太宗同意了,並派使臣去撫慰東突厥軍隊。這時李靖認為機不可失,可趁此良機壹舉消滅頡利可汗。於是他親自率壹萬騎兵奔襲東突厥兵營,打得毫無防備的敵軍四處逃竄,並俘獲了頡利可汗。
這個成語指機會不可錯過。
有關人生道理的成語故事二成語: 雞口牛後
拼音: jī kǒu ni? h?u
解釋: 寧願做小而潔的雞嘴,而不願做大而臭的牛肛門。比喻寧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願在局面大的地方聽人支配。
成語故事:
戰國的時候,秦國想要統壹整個天下,就常常去攻打吞並別的小國。
其中有壹個小國家叫韓國,韓王很害怕秦國會來攻打他們,就想要把壹塊土地送給秦國,向秦國稱臣,這件事被楚國的國王楚王知道了,就派了壹個叫做蘇秦的人去勸韓王千萬不可以這麽做!蘇秦到了韓國,就對韓王說:?大王,妳們國家雖然小,但是資源豐富、武器也很精良,還有那麽多的勇士,為什麽要送地給秦國,當秦國的附屬國呢?韓王猶豫地說:?秦國那麽強大,我們送壹塊地給他,讓他們高興壹下,就不會來打我們了啊!?蘇秦搖著頭說:?您現在送壹塊地給秦國,以後,他會再跟妳要其它的土地,妳有多少土地可以送呀?等妳送不出來的時候,秦國壹樣會來打妳們的!?韓王:?可是?蘇秦:?別可是了,有句俗話說:『寧可做雞口,不願作牛後。』,雞的嘴巴雖然很小,但是可以吃東西,牛的屁股雖然很大,壹點東西也不能吃,只能大便!您現在連抵抗都沒有,就把國家的土地送給秦國,讓自己去向秦國稱臣,這不是和牛屁股壹樣嗎?
韓王聽了蘇秦的話後,覺得很有道理:?妳說的對!我情願作韓國這個小國家的國王,也不要去做秦國這個大國家的臣子!我不送地給秦國了!?
有關人生道理的成語故事三成語: 火中取栗
拼音: huǒ zhōng qǔ l?
解釋: 偷取爐中烤熟的栗子。比喻受人利用,冒險出力卻壹無所得。
成語故事:
講的是壹只猴子和壹只貓看見爐火中烤著栗子,香氣撲鼻,但是有火不好拿。於是猴子靈機壹動對貓說:都說貓是膽小鬼,這回看妳敢不敢把栗子拿出來。小貓為了證實自己的勇敢,便把爪子伸到火裏去取栗子。爪子碰到火,上面的毛立刻被燒焦了,痛得它大叫,急忙甩掉栗子,猴子趁機把栗子吃掉了。
這個成語出自法國詩人拉?封登的寓言《猴子與貓》,比喻替別人冒險吃苦,自己卻得不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