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關於孔明的成語

關於孔明的成語

草船借箭[c m: o楚m: n姬姬安]

新詞

基本解釋

發揮聰明才智,依靠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實現自己的目標。

普通法規

三國時期,曹操率軍攻克吳棟,孫權和劉備聯合對抗曹操。孫權手下有個叫周瑜的將軍,既聰明又勇敢,但是心胸狹窄,嫉妒諸葛亮的才華。因為水戰需要箭,周瑜讓諸葛亮負責十天造十萬支箭,但是諸葛亮只需要三天,並且願意下軍令狀,如果完不成任務願意受罰。周瑜認為三天造十萬支箭是不可能的,正好利用這個機會除掉諸葛亮。於是他壹方面吩咐軍事工匠不要準備所有制作箭的材料,壹方面又吩咐大臣魯肅打聽諸葛亮的虛實。

魯肅遇到了諸葛亮。諸葛亮說:“請妳幫我處理這件事。我希望妳能借給我20條船,每條船有30名中士。船上要蓋綠布,船的兩邊要布置1000多個稻草把手。不過,這件事周瑜壹定不知道。”魯肅答應了,並按照諸葛亮的要求準備了壹切。兩天過去了,但什麽也沒發生。第三天,四更時分,諸葛亮偷偷讓魯肅和他壹起上船,說要壹起去取箭。魯肅很納悶。

諸葛亮下令把船上的繩索連起來,趕到對岸去。那天河上有霧,對岸看不到壹個人。當小船駛近曹駿的水寨時,諸葛亮命令把船擺開,讓士兵們擊鼓吶喊。以為對方要來進攻,曹操怕因霧中埋伏,便派六千弓箭手向河中射箭,箭雨點般落在草柄上。過了壹會兒,諸葛亮命令船掉頭,讓對方中箭。

太陽出來了,霧就要散了。諸葛亮命令船只迅速返航。此時船兩邊的草柄上密密麻麻布滿了箭,每艘船至少有五六千支,總共有十幾萬支。魯肅給周瑜講借箭的故事時,周瑜嘆道:“諸葛亮計策高明,我不如他。”

百科解釋

草船借箭是中國經典《三國演義》中的壹個故事。草船借箭是三國赤壁之戰中著名的橋段。借箭是周瑜故意提出來的(十天限量十萬箭)。機智的諸葛亮壹眼就看穿了,心平氣和地說,只用了三天。後來諸葛亮借助霧天,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用幾條草船誘敵,最後借了十萬箭,大有作為。因此,諸葛亮借草船放箭的勇氣和智慧為後人所稱道,由此產生了許多成語典故和戲劇表演的佳話,促進了智慧的啟蒙和發展。但在三國正史中,是孫權幹的。查看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