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不逞之徒是什麽意思?不逞之徒成語造句和典故

不逞之徒是什麽意思?不逞之徒成語造句和典故

成語名稱: 不逞之徒 bù chěng zhī tú

歡迎您訪問本頁,本頁的主要內容為解釋成語不逞之徒的出處和來源,以及回答不逞之徒的意思是什麽,其中包含英語翻譯和造句,同時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鏈接地址,為您全方位的詮釋不逞之徒成語。如果本頁找不到內容,在頁尾點擊回百度搜索。

[成語解釋] 不逞:不得誌,不如意;徒:人(含貶義)。因心懷不滿而鬧事搗亂的人。

[成語出處] 先秦·左丘明《左傳·襄公十年》:“司氏、堵氏、侯氏、子師氏皆喪田焉,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亂。”

[近義] 不法之徒

[用法] 偏正式;作主語、賓語;指犯罪分子或存心搗亂的人

[例句] 如有~假托民軍,借端擾害治安,即為人民公敵。(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六十八回)

百科解釋如下:

目錄 ? 成語資料

? 成語出處

? 成語故事

? 成語示例

? 成語造句

[顯示部分][顯示全部]

英漢詞典解釋

&gt&gt到愛詞霸英語查看詳解

成語資料[回目錄]

成語不逞之徒

 註音bù chěng zhī tú

 解釋不逞:不得誌,不如意;徒:人(含貶義)。因心懷不滿而鬧事搗亂的人。

 用法作主語、賓語;指犯罪分子或存心搗亂的人

 結構偏正式

 年代古代

 英語the unruly

 近義詞不法之徒

 同韻詞孤鴻寡鵠、沒嘴的葫蘆、龍蟠虎伏、無名小卒、當風秉燭、千金壹壺、以錐飡壺、翹首企足、豪氣未除、五谷豐熟

成語出處[回目錄]

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亂。 《左傳·襄公十年》

成語故事[回目錄]

春秋時期,鄭國丞相子駟派人害死鄭僖公,擁立五歲的鄭簡公,把持朝政,因整頓田地疆界及水渠問題上得罪司氏、堵氏、侯氏、子師氏等。後來司臣、尉止等率領聚集起來的不逞之徒發動叛亂,殺死子駟、子國及子耳等。

成語示例[回目錄]

如有不逞之徒假托民軍,借端擾害治安,即為人民公敵。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六十八回

成語造句[回目錄]

有些人表面上忠厚老實,實為不逞之徒。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69646.htm

SOSO百科地址:baike.soso.com/v95999.htm

百度搜索:《 點擊此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