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大搞封禪,卻只在泰山封禪,意義非同壹般,地位極為崇高。只不過平庸無為的宋真宗趙恒封禪泰山成為 歷史 鬧劇,此後帝王都不屑於趙恒之流為伍,不再搞什麽封神泰山了。古往今來,無數人登泰山抒發胸中塊壘。不過今天這篇文章講的不是泰山特殊的 社會 意義和象征意義,而是講泰山在古代戰略地理上的重大意義。
我們都知道我國三大平原,從北往南分別是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遊平原。華北平原北約以燕山山脈為界,西約以太行山脈為界,南約以大別山為界。在這片廣闊的區域內可以用兩個“壹”字開頭的成語來形容,就是“壹望無際”、“壹馬平川”。正因為如此,泰山“突然”出現在地勢低平的華北平原上,確實有些“突兀”。咱們看地圖就明白了,華北平原都是綠色,只有山東地區是淺黃色(山東半島也是淺黃色),泰山就在這裏。這片突起的區域在地理上壹般稱為魯中南山地丘陵,不止泰山壹座山,魯山、徂徠山、尼山、蒙山、沂山都非常著名。
在金宣宗遷都河南開封之前,我國古代的大壹統王朝或北方大型王朝(指曹魏、北魏、五代)多定都於陜西西安(長安)和河南洛陽、河南開封。長安有關中之險,泰山之於長安的門戶意義不大,但對於定都於洛陽、開封的王朝就不壹樣了。洛陽的戰略地理相對開封來說還是比較險的,北有黃河及中條、王屋、太行諸山,東有嵩山,西有崤山,南有熊耳。伏牛諸山,號稱小關中。開封的戰略地理條件就相對比較差了,開封位於華北平原腹地,除了北有黃河,東、西、南三面全是壹馬平川。即使北有黃河也不算什麽天險,敵軍是可以輕易過河的。北宋趙匡胤對開封的地理條件始終不太滿意,曾考慮遷都地勢相對更險的洛陽,最終因故未成。
在這種地理狀況之下,泰山(同時代指魯中南山地丘陵)橫在開封之東北,對開封的戰略門戶意義就非常突顯了。開封以東有徐州,自古以來就是開封的東面門戶,有水陸之便。但徐州周邊只有海拔不算很高的丘陵,在地理上也算是四戰之地,和開封壹樣易攻難守。泰山海拔相對較高,如果中原王朝把泰山當成拱衛開封的門戶,對中原王朝西守開封、東守徐州是相對有利的。宋人早就註意到泰山之於開封的意義,北宋初人魏野曾說:“從成臯往東,京畿(豫東、魯南、蘇北、皖北)諸州皆是平地,無大山為之險。只有泰山突起於東方,為南北之拱衛,群山環帶,東抵於海,北上幽燕,南下徐宋,為天下之咽喉,形勢之勝,可比之關中。”
東漢末年,曹操挾漢獻帝定都於今河南許昌,許昌與開封的地勢差不多,泰山對許昌來說同樣可以“捍衛東方”。另外,曹操與河北袁紹對峙,泰山就在袁曹邊界壹側,曹軍守住泰山,往北可頂袁紹,可西可護衛許都。曹操與袁紹決戰時,就派作為泰山本地人的名將臧霸率兵進入山東省東部的青州(省級)守住東線。元初史學家胡三省評價說:“臧霸崛起於泰山,稱雄東方,所以曹操派臧霸守東線,袁紹無能為也。”
圖-泰山
自元朝以後,元明清三個大壹統王朝都定都於今首都(統稱為京師),但這裏有壹個問題。北方糧食生產不如長江中下遊平原,所以京師需要江南的糧食供應。泰山正好卡在京師與江南之間,作為京師糧食命脈的京杭大運河就在泰山腳下流淌。如果泰山出了什麽問題,勢必影響京師的糧食安全,同時也會影響朝廷對江南的控制。以清朝為例,清朝有八大總督,但其中不包括山東。山東只設巡撫,但山東巡撫的品級是正二品,高於其他巡撫的從二品。清朝異常重視山東,就是因為山東位於京師與江南之間。
山東省四周多是平原,只有中間的泰山地勢較高。道理就有很好理解了,“守住泰山就能守住山東,就能向北拱衛京師,向南保衛江南。”其意義之重大,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