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毛澤東《我黨的壹些歷史經驗》:“物極必反。”當錯誤堆積起來,光明就會到來。?
辨析:到北宋,程頤明確使用了“物極必反”壹詞。在他看來,陰陽相生,所以任何事物本身都包含對立,甚至相互摩擦,形成屈伸運動。它的運動到了極致,也就是變到了對面,所以壹切都顯得處於盛衰狀態,動極必靜。這就是“物極必反”和“物極必反,物極必變”。
他還認為,萬物有盛衰,陰陽變化的原因是理性的存在,即所謂“物極必反,理必如此。”程頤將先秦以來的“物極必反”思想發展成為理學中的壹個重要命題。
擴展數據:
老子最早提出了物極必反的思想。他相信幸福可以是詛咒,只是奇跡,美好可以是惡魔。事情到了極限,就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運動來源於道,達到壹定的極限,又回歸道,如此周而復始。《莊子》、《魯春秋》、《淮南子》和《太玄》等後世著作都有對老子思想的闡述。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物極必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