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火上澆油是什麽意思?潑油滅火典故來源介紹

火上澆油是什麽意思?潑油滅火典故來源介紹

關羽圍攻樊城,將曹仁困在城中。曹操派於禁去救他。結果偏偏下了十天大雨,於禁的部隊全部被淹沒。此時關羽乘船進攻,於禁只能舉旗投降。其間,宇金的下屬龐德主動請纓,但宇金擔心龐德有異心,因為他的哥哥在蜀漢做官,但宇金這次誤會了龐德。關羽逮捕龐德後,想勸他投降,龐德不肯。這次講的成語典故都和這件事有關。讓我們壹起來看看它們。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可以在《三國演義》第七十四章找到,發生在曹操出兵救援樊城的時候。相關人物有曹操、於禁、龐德。原文如下:

曹操想禁止他去樊城救援,問將領誰敢當先鋒。壹個人回答,願意去。去他媽的,是英鎊。曹操喜出望外,說:“關某如此牛逼,竟然沒有遇到對手。如今,壹提到明,它就是壹個真正的敵人。”於是加為禁將軍征南,加為先鋒征西都,舉七軍,去樊城。這七軍都是北方壯士。兩個領導會領導學校:壹個是董衡,壹個是董超;同壹天,領導們被帶去祭奠禁令。

董衡曰:“今將軍已遣七重兵,以解樊城之患。他有望獲勝,但他用龐德作為先鋒。難道不是錯誤嗎?”不要驚訝的問原因。恒曰:“龐德原是馬超副將,必降魏。今其主在蜀,為五虎將軍;此外,他的親哥哥龐柔也在淅川做官,現在他是壹個先鋒,在火上澆油。將軍何不告訴王維?”我被禁止聽到這些,於是我連夜進屋了解曹操的情況。

根據小說情節發展,關羽率兵圍攻曹仁鎮守的荊州重鎮樊城。曹操召集文武人員商議對策,最後決定派於禁帶領七軍前去營救。這時,龐德自告奮勇當第七軍先鋒,得到了曹操的同意。但就在臨行前,宇金的大將董衡和董超認為龐德的哥哥龐柔在劉備陣營中做官,龐德的舊主馬超是蜀漢的五虎將軍,擔心龐德會有異心。於禁聽了大驚,趕緊向曹操報告。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潑油滅火”,意思是滅火的時候要灑油。比喻事情不能妥善處理,使事情變得更糟。這也是《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首創的成語。

關羽圍攻樊城,曹操派於禁引七軍來救。這是壹個真實的歷史事件。《三國誌·關羽傳》中有明確記載:“是歲十,羽引眾攻曹仁、範。曹公被派去助仁。”然而,此時龐德的身份並不是禁軍第七軍的先鋒。《三國誌·龐德傳》說:“後尹、魏開等人反叛宛,德將、曹仁攻宛,削聲而開,遂南討關羽。”這也意味著,龐德並不是禁軍七軍的壹員,而是樊城曹軍中的壹員,也就是曹仁的部將。

但龐德與關羽之戰引起了部分曹將領的懷疑,這是歷史事實。原因和小說裏描述的壹模壹樣。《三國誌·龐德傳》說:“夏凡諸將皆取漢中德兄,頗成疑。”龐德的哥哥確實名叫,在劉備手下做官,但他與龐德的關系並非親弟,而是堂兄弟,《龐德三國誌傳》所引“德隨其兄柔名,在魏略而在蜀”的記載為證。從這個記錄來看,真正懷疑龐德的人應該是守衛樊城的曹駿將軍。據《三國誌》記載,當時鎮守樊城的主要將領是曹仁、滿寵和趙卓,所以問題很可能出在這三個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