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形於色
拼音:yì xíng yú sè
釋義:形:表現;色:面容。仗義不平之氣在臉上流露出來。
出處:《公羊傳·桓公二年》:“孔父可謂義形於色矣。”
喜形於色
拼音:xǐ xíng yú sè
釋義:形:表現;色:臉色。內心的喜悅表現在臉上。形容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
出處:唐·吳兢《貞觀政要·納諫》:“太宗聞其言,喜形於色,謂群臣曰:‘……及見魏征所論,始覺大非道理。’”
形形色色
拼音:xíng xíng sè sè
釋義:形形:原指生出這種形體;色色:原指生出這種顏色。指各式各樣,種類很多。
憂形於色
拼音:yōu xíng yú sè
釋義:形:表現。憂慮的心情在臉上表現出來。形容抑制不住內心的憂慮。
出處:《舊唐書·五行誌》:“四年六月,天下旱,蝗食田,禱祈無效,上憂形於色。”
怒形於色
拼音:nù xíng yú sè
釋義:形:顯露;色:臉色。內心的憤怒在臉上顯露出來。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十八回:“曹沫右手按劍,左手攬桓公之袖,怒形於色。”
相形失色
拼音:xiāng xíng shī sè
釋義:失色:失去光彩。和同類的事物相比較,顯得大大不如。
出處:秦牧《在仙人掌叢生的地方》:“仙人掌終於鍛煉出現在這樣壹種使普通植物為之相形失色的倔強性格和卓特風貌。”
觀形察色
拼音:guān xíng chá sè
釋義:觀察臉色以揣測對方的心意。同“觀貌察色”。
出處:《水滸傳》第壹壹○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說……觀形察色,見貌之情。”
鵠形菜色
拼音:hú xíng cài sè
釋義:形容面黃肌瘦的樣子。
出處:明盧象升《經理崇禎十壹年屯政疏》:“塞上孑遺,鵠形菜色,相從溝壑者亦比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