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成語在文言文中有實詞現象
文言文中有很多古今異義的實詞,不能用現代漢語的意思來理解。比如成語“苗而不秀”就出自《論語·子涵》:“苗是新生的種子植物;秀:這些植物正在抽穗開花。莊稼在長苗,但不抽穗開花。這個比喻本身是好的,但是並沒有取得什麽成就。也說明好看,其實不然。比如成語“難以形容”的命名:描述:意思是事物復雜微妙到無法描述。比如成語“自吹自擂”,憐惜:傲慢;吹牛:吹噓自己的優點。比如成語“成功學”就出自《墨子修身》:“成功學,名不可假。“因此,獲得了成功,贏得了聲譽。成語“不加分”中的“分”字,意思是“黑化改”,不能理解為“不準寫文章”“五谷”不是“五谷”,而是壹切糧食作物。成語“訓不足以訓”,不能理解為“教訓”,而應理解為“規範”。比如成語“危”,不能理解為“危”,而要理解為“廉”。
第二,成語在文言文中有虛詞現象
比如成語“壹蹴而就”和“和”連詞就表明了繼承的關系。成語“半途而廢”中的“和”字表示修飾的關系,成語的意思是半途而廢。其他的詞,如“看對方”“當天說話”等,也是修飾關系的。成語“引以為戒”的意思是:引以為戒。不要這樣做:妳隨時都會受到懲罰或譴責。成語“出走”出自周南·姚濤的詩:“桃花開了,燒了花。”最初,桃樹被描述為非常茂盛,但後來人們用它來表示逃跑,因為“桃”和“逃”的諧音。這裏“之”的意義和用法是結構助詞。取消句子的獨立性。成語“刮目相看”出自《三國誌·兀術·夢露傳》,引用《江表傳》:“三日而走,更刮目相看。”其中“向”表示第三人稱代詞,而“和”。成語“無所不用其極”中的“所”是壹個特殊的代詞,表示動作和行為所支配的對象。
第三,成語有使役用法
成語“愛上國”出自漢代外戚傳:“北方有美女,絕世獨立。他們關心城市,然後是國家。”傾向:制造...推翻,利用...形容女性美麗的外表。比如成語“走馬觀花”,go: make...跑步;走路:讓馬跑起來。騎在奔馬上賞花,當然只是走馬觀花。比如成語“繞彎子開工”,就是把煙囪改成弧形,把竈邊堆的柴火搬走。“纏繞”和“遷移”都是用來移動的。成語“奔忙”的意思是小步前進;去爭取,讓他去爭取,讓他去爭取。讓他如魚得水,比喻追逐不正當的東西。“Go for it”是使役用法。成語“窮形”、“窮形”、“用盡形”、“用盡形”都是使役用法。成語“汗牛充棟”使牛出汗,“汗”是使役用法。
第四,成語有意動用法
比如成語“幕天坐地”就是以天為幕,以地為座,“幕”和“座”都是名詞的有意用法。成語“不遠千裏”的意思是不遠,“遠”是形容詞的有意用法。成語“不恥下問”出自《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上級對下級,領導對群眾,不能顛倒。”“羞恥”是形容詞的有意用法。成語“師者心為己用”的意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意誌為師,不拘泥於既定的方法,所以“師”是有意的用法。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形容自以為是,拒絕接受別人的正確意見。成語“不論過去對不對”,就是以過去為對,以現在為錯,並且肯定。
5.成語具有名詞作狀語的語言現象。
比如成語“東張西望”,東:東;西:西。這兩個詞都是名詞,作方位狀語。成語“夜不閉戶”的意思是晚上沒有人來偷東西,形容社會秩序良好。“夜”是壹個名詞,作時間狀語。成語“崩”就是像土地壹樣塌陷,像瓦片壹樣分解。“土”和“瓦”都是作狀語的名詞。像天空壹樣無邊無際,“海”和“天”都是名詞作狀語。“壹瞥天空”這個成語出自韓棟·方碩的傳記:“通過管子看天空,用鐵鍬量大海”。“管”和“裏”是用來測量海水的。
六、成語有詞類的靈活運用。
成語“燭光日”,蠟燭:照明,名詞作為動詞靈活使用。形容大火(多指火)。成語“走失”和“不脛而走”中的“翼”和“脛”前面都用副詞“不”修飾,所以“翼”和“脛”是作為動詞靈活使用的名詞。成語“惡”是壹個形容詞,作為名詞靈活使用。成語“藏汙納垢”中,汙垢、汙物是動詞“藏”和“納”的賓語,所以“汙垢”、“汙物”是形容詞,作為名詞靈活使用。
七、成語具有文言句式的特點。
成語具有介詞賓語句式的特點。成語“持之以恒”就是“堅持不懈”的意思。成語具有狀語後置的特點。成語“時不我待”具有介詞賓語的句式特點,即在否定句中,代詞先行帶賓語。成語“日夜”的意思是“日日夜夜”,夜與日相連。
成語也有省略的特點。比如成語“狂怒”就是“暴怒”的縮寫。成語“車水馬龍”是“車如流水,馬如遊龍”的縮寫。成語“瓜田李霞”是“瓜田不取鞋,李霞無冠”的縮寫,意思是走過瓜田時不要彎腰提鞋。過了李子樹下不要擡手整理帽子。比喻避嫌。成語“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就是“管子全秀”的意思。十年規劃無非是樹;百年大計,無非是培養人。